重庆联通加大垃圾短信管控,提升用户感知
垃圾短信,不但骚扰着用户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还被不法分子用来散布谣言、传播黄色信息,更有甚者用来从事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治理垃圾短信关注度日益提高。工信部发布了《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通过该规定,更容易追踪垃圾短信的传播源头,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垃圾短信传播。而作为运营商,重庆联通加强监管力度,分三步优化拦截垃圾短信,提升用户感知,降低用户的损失,净化社会风气。
扩大过滤分析样本,减少漏网之鱼
发送量大,是垃圾短信的突出特点之一,多个号码发送相同内容,即便单个号码的发送量未超标,但是该内容的信息已经对用户感知产生了影响,因此,过滤相同内容的不同号码进行聚类,确定为诈骗内容的按照规定加入黑名单,并添加相应的关键字作为制定拦截条件的依据,通过该策略的调整,8月份,垃圾短信平台的过滤量日均增加7.67%。
及时更新拦截策略,注重拦截准确性
垃圾短信平台的拦截策略制定,除了分析过滤出的垃圾短信,更注重分析用户举报和网间投诉的垃圾短信内容。用户举报的垃圾短信内容,更具有准确性和及时性。日前,收到用户举报的假冒“中国好声音”的诈骗信息,通过分析该垃圾短信的关键字,及时针对目前热播的娱乐互动节目,如“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等设定拦截策略。仅通过这一关键字,发送该内容的黑名单号码共120个,拦截垃圾短信共20000余条。
区别设定拦截强度,减少误拦截
对于垃圾短信,目前没有明确的法律定义,为了避免产生误拦截,给用户带来短信使用上的不便,针对不同类别不同危害的垃圾短信,分别设定了不同的拦截关键字强度,对诈骗类和非法广告短信相对较严,而对骚扰短信和推广短信的设定相对宽松。
综上所述,通过对垃圾短信平台的优化,提高了垃圾短信的拦截率和过滤量,提升了垃圾短信拦截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减少了正常短信的误拦截量。从工信部12321举报中心公布的网间垃圾短信举报量来看,重庆联通今年5月68次,6月14次,7月21次,8月仅为5次,9月仅为7次,该数据反映了垃圾短信管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客户感知也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