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教育 > 正文
教育

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房产税不能抑制房价

2013-12-19 15:18:17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胡怡建:房产税不能抑制房价

  今年上半年土地出让金是11300亿,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60%。一线城市同期相比翻了了1倍,一线城市中,上海土地出让金最高,达到了769亿;其次是北京,664亿;杭州涨幅最大,和去年相比涨了4倍。北京、广州、南京,上半年的土地出让金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而去年的数据已经是相当高了。

  谁是最大的受益者?由于房地产价格上涨导致土地价格上涨,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额的财政资金,当然,这个巨额的财政资金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同时,就是因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大家都有理由认为要进行宏观调控,但是我们所有部门都是打着宏观调控的旗号来行使部门利益。

  比如说,土地部门认为应该减少土地供给,国家垄断用于其土地供给的情况下,导致了土地价格的上涨;税务部门说应该通过税收来对房价进行宏观调控,最后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最后房价没有下去,调控也没有调好,税收却上去了;银行也说要控制贷款,提高利率,那么最后房地产价格上涨,使得银行的贷款利率大幅增加,利率在上升,导致银行现在出现了暴利,房地产后面是金融,金融后面是政府,这样呢,这些集团都成为房地产上涨过程的助推者或者是利益集团。

  上届政府更多强调控制需求,包括财政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当然我们也有行政性管制的需求政策,这些政策的结果都没有有效地抑制房价。那么从,财政意义上,到底如何来破解这个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房产税收立法,扩大房地产税收的试点,中国的房地产税收要有一个转向,也就是说,从开放转让主体逐步转向房地产持有,房地产将来要降低交易成本,增加持有成本,从而来减少持有,这是一点;第二点,在土地方面,因为地方经济发展与房地产息息相关,而房地产又与地方财政资金息息相关,大致算下来,如果一年财政收入是10万亿元,地方财政大致是五万亿元,土地收入大致是2.5万亿元,占地方收入的50%左右,在这样巨大的收入面前,地方政府很难说控制房地产来断了自己的收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假定说土地出让金不让地方持有,假设说让中央持有,是不是能够抑制房价或者土地财政的问题呢。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税收问题,我们现在税收政策上该用的都用了,也就是说,先是开发商征税,然后是转让征税,再到持有阶段征税;另外一点,从上海和重庆试点来讲,房产税确实效果不大。就上海来讲,第一年收入是2万套,第二年收入3万套,今年大概是5万套,征税房子大概占整个交易市场的18%,最后大概是5个亿,5个亿是什么意思呢,这个税收每一套是5000元,对经济影响不大,对房价来讲也是微不足道。

  什么样的情况下,税收才能有所作为?按照我的想法,现在房地产问题,大家都在增量上动脑筋,扩大土地供给,实际上应该存量上动脑筋。那么多房地产企业拍卖了那么多土地,很多都推迟开发,如果我们把推迟开发地尽快地转换为现实房产,增加房产供给的效果比增加土地供给效果应该大的多,确实需要一个吐出机制。

  第二,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当中,个人持有的除了居住性房地产,投资性金融房也很多,现在大家都寄希望于实名制或者联网实名来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是联网实名可以解决你有多少房子的问题,但是不能使其有效吐出。现在,我们交易税负很重,二级市场交易税收很多,在这样情况下,由于沉重的房地产税费,使吐出来的渠道堵塞。为什么呢?因为吐出成本很大。如果我们一方面通过降低二级市场交易税率,政府放弃这部分税收收入,让房地产持有者顺利地将投资性房产吐出来,另一方面启动存量房产征收房产税,以及预告开征遗产税,遗产税仅对对房地产遗产征收,估计吐出来的房地产会不少,对于缓解供给将会很有效果。现在计税既得利益者包括银行,如果房价下跌,银行可能会破产。但是,房地产问题,应该说就是货币问题,我们看一下,中国的房价十年涨价了十倍,中国相当大的部分商品基本上都涨了十倍,只不过房价的个体比较大,获得了较大关注,这样来看我们房价上涨反映了货币贬值。因此,我们单靠扩大供给,还是没用。关键还是在于金融,如果我们解决资金的流动性过剩问题,那么房价的问题自然就会得以解决。

  (本文根据胡怡建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深化房地产改革发展媒体访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公司新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