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教育 > 正文
教育

上海财经大学丁剑平:人民币升值与房价

2013-12-19 15:17:23  来源:

  全世界的中央银行只管一件事情,什么事情呢?通胀。但是全世界中央银行和政府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央行的任务是抓一个兔子,抓两个兔子要出事情的,两个是抓不住的。因为,两个兔子朝不同的方向走。所以央行只顾通胀。但是现在要它顾两头,又要顾政府的,又要顾自己本身的任务,这样它照顾不过来。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房地产给它提供了一种变相资助。为什么说是一个变相资助呢?房地产市吸收货币的一个最好的场所。中国经济增长得益于大量发行货币的同时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胀。比如说在上海,很多人在上海工作,把自己老家的钱都卷到上海来,把父母的钱都卷到上海来买房,而最典型的通货膨胀基数中没有房地产。

  日本也是一样,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元高速的增长,快速增值。从1美元兑305日元上升到1美元兑80多日元,这个升值升得很高。当时日元持有的海外居民持有热情很高。因为持有日元,代表了一种升值资产。就像前段时间,人民币升值时,香港和海外居民对持有人民币的意愿很强,因为这是一个升值资产。但是,在升值过程中,日本的零利率是虚的,日本的实际利率还是很高。因为的日本的物价没有涨上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日本是零利率,但实际利率还是正的。在这种正的利率下,海外的利率很低,日本利率高,这肯定要往回流。海外持有的日元最终流回了日本,流到什么地方去呢?股市、房市的周转利益,这是相当快的。再加上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这是在19841994年,日本高速推进利率的改革,央行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居民还贷的压力上去,房地产的泡沫就破灭了。

  当时央行稍微一个失误,利率稍微一调整,因为当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就和我们中国也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去年贷款利率市场化,今年、明年都会推动市场化。也是市场化最敏感的时候,就是说海外资金大量涌入,利率再一调整,利率就上去了,上去了以后,贷款就还不出来,还不出来以后,房地产的泡沫就破灭了。房地产企业是银行给的贷款,贷款一旦还不出,涉及整个地区,日本当时所有的银行都被卷进去了。利率敏感期和日元升值这几个高峰结在一起,再加上日本银行为什么很迟钝呢?因为通胀不是很明显,因为房地产吸掉了一部分,就和中国一样,被房地产吸掉了一些,这样表面上不是很敏感。这样只要利率市场化加剧一下,贷款利率市场化,这样一抬高呢,就会引起一系列问题,当时倒闭了好几家银行。日本银行一卷进去,金融房地产行业泡沫破灭,银行一卷进去,不是一年两年的问题。我们可以看一下所有和金融危机房地产一起卷进去,没有五年是出不来的。日本一卷就是20年,20年卷进去了,现在怎么样呢?我前年和去年都到日本去了,日本的流动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20年的衰退,日本的房价到现在还没有提上来。我去日本东京几个市去看过,晚上很多房子都是黑咕隆咚的。有房子有院子,就是没有人除草,为什么呢?这个房子要抵押贷款,没银行敢接。

  我们说以房养老,中国在房地产的上升时期,以房养老还是做的到的,但是在房地产下降时期是绝对做不到的。没有金融机构来接这些,所以就算房子很大,院子很大,但是没有割草的人,房子大有什么用?这就是日本当时的情况,20年以后我又去日本了,整个过程看到比较清楚,这个问题值得我们重视。

  那么美国为什么这么快就走出来呢?因为美元实行的是一个国际化政策。让外国人持有美元,外国人持有什么美元呢?是美国股市的,证券市场的。让外国人持有美元,它就发行很多货币,它的通货膨胀没有上去,外国人持有的是美国证券市场的资产。包括中国也是,持有的是美国国库券。这样只是提高美国证券市场的价格,但是没有明显提高日用消费品的价格。也就是说央行同样采取货币政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效果。研究美国的货币政策和亚洲的货币政策是不一样的,美国多发货币,不会有明显表示出本国的通胀,而是它的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的价格上去。这跟中国情况不一样,中国货币一多发,马上被房地产市场吸收,就像前段时间一样,现在通货继续靠着房地产吸收的话,问题就大了。中国的房价和美国的、日本的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继续靠房价来吸收的话,超过世界平均价,那就有问题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靠房价继续吸收货币的话,央行还要顾及经济增长,通胀,要继续发行货币的话,这条路很难走。现在想学美国,进行人民币国际化,让外国人来持有,但是让外国人来持有什么东西?外国人在利率升值的时候持有人民币,纷纷进入香港,香港的利率多少呢?1点几,而大陆存款利率是3~4,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它要回流,会回流到实体经济中去吗?不会,实体经济周期时间长,平均利润率是6%-8%,而房地产、影子银行,它的利润率是多少?18%以上。这个差价是明显的,再傻的人也不会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回流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影子银行或房地产。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允许货币回流,和美国的方向恰恰相反,美国是证券市场,而我们是房地产。而我们恰好遇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三个点集中到一起了。一点是利率市场化,一点是人民币国际化,另一个是房地产市场发展到高峰期。在这种情况下,稍微有一个外部冲击,就有可能发生谢国忠说的情况。亚洲金融危机是因为亚洲国家靠出口拉动,出口一走低,外资就会抽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来看一下,未来的中国可能的三种情况,我们最担心的是美国的QE3的退出。QE3的退出就意味着美国低利率时期已经不复返了。但是这个低利率时期为什么和中国挂钩呢?因为人民币的利率、汇率和美元的利率、汇率是息息相关的,参照系数很高。参照系数高的话,美国利率一提,中国利率再一提,日本当时就是受到外部的波动,这时房地产企业能承受多大的考验?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后面的银行,现在银行是钱荒,央行说是一次练兵,这马上会影响到我们对房地产的贷款利率。这三个点集中在一起,尤其最担心的是美国这一点,我把它形容是挂在头顶收一把的利剑,随时可能掉下来,这个冲击不可小视。但是可幸的是,日本讲退出,宽松量化的货币政策,讲了20年还到今天没有退出;美国讲退出,从去年年初讲到今年,还是没有退出。一旦陷入宽松量化货币政策要退出,真正的退出,比较难。所以这两种倾向对中国房地产的退出或不退出,我们还有待观察。还有中国的历史文化改革,从1996年开始到现在10几年了,这么长时间的改革,快接近尾声了,这个尾声是否平缓过渡,对房地产、金融的影响很大。

  (本文根据丁剑平教授在上海财经大学深化房地产改革发展媒体访谈会上的发言整理。)


   公司新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