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关注:PVI素质教育回归因材施教理念
应试教育体制下会产生这样一个学生群体,考试成绩不好,但其他方面比较有特色;高中时代由于成绩不好被忽略、失去信心,失去信心后成绩更加不好。甚至有些都是没有参加高考[微博]的。虽然目前国家统招高考录取比例已经在历史高位,但是只要应试教育的高考改革不到位,这批类型的学生一直都存在,而且总被人忽略。如果把应试教育制度比喻大功率老母鸡,那么这个群体的孩子无疑是被忽略的一窝蛋。
不仅是在高中阶段,本来高考成绩不够本科的学生可以进入高职,但很多的统招高职都是在沿用知识性统招院校的教育方法,一味提高学生的学历诉求或就业卖点;负责任一点的院校也是一味的加大职业技能的培养。问题是,学习习惯已然出现问题,学习方法或综合素质形成新的特征,那对这个群体的教育必然与知识性的大学教育应有明显不同。造成孩子们高考分数不高的原因不仅仅是高考制度(或者说方式),另一个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经过十几年的填鸭应试教育一旦哪个环节落后,就会被冷落,以至于越冷落越不想学,越不想学越受冷落,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大有小,宏观层面对高考制度的讨论较多,但对于微观教育执行层面的思考太少。电子科大科园教育中心在2003年已经开始关注这个现象,对教育工作者微观层面的具体做法开始探讨,结合这个年龄段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特点,提出“育人为先,技能为本”的素质教育课题,构建了青少年“PVI素质教育模型”,换一个视角对不适应考试这种形式的学生如何培养进行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果,也正在受到业界越来越多关注。
每一个种子的成长都有它形成的原因,不适应考试制度的学生自然应该有不一样的培养思路。他们在希望中成长,在失望中被冷落,在冷落中被慢慢忽略。PVI素质教育提倡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在兴趣中学习,在细节中学会自我实现。即使是应试教育下被忽略的蛋,同样也可以成为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