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行业应为用户建立最后一道安全防线
信息安全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游戏,正如世界上不会有一把永远撬不开的锁。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而来的“信息大爆炸”,网络盗窃、欺诈等恶意行为如今已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公敌,呼吁互联网企业携起手来,为用户建立最后一道防线,重视互联网安全的声音也越来越高。
11月18日,搜狗PC浏览器新增腾讯安全云库服务,双方共同打造互联网安全体系,这是腾讯继与百度、金山、天猫、乌云等互联网服务厂商形成安全同盟后,在最重要的互联网入口-浏览器上与搜狗强强联手,共同抗击网络违法行为。
互联网威胁直逼用户隐私,网络安全引重视
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是一把锋利双刃剑,一方面使得生活越来越快捷便利,一方面也帮助互联网非法入侵和欺诈手段日新月异,危害日益增加。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网络诈骗主要通过短信、邮件和网站3种途径实施,并可能结合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技术手段窃取敏感个人信息,使受害人蒙受重大损失。网络诈骗具有覆盖面大、隐蔽性强的特点,行为往往隐藏在网络的正常交往、通信和交易活动中,难以引起用户的警觉。
相关调查发现,近年来,在互联网中介服务和在线购物活动两项中,网民遭遇信息泄露或是经济诈骗的风险均显著增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名照也在不久前指出,中国正面临着严峻的网络空间安全挑战,80%以上的中国网民曾经受到过网络侵害,每年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与我国互联网行业爆炸式成长的市场规模不尽相称的是:尽管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涉及网络安全方面的服务却普遍存在不足,更缺少相应规范和标准,难以指导行业为用户提供安全、成熟的产品和服务。尽管部分互联网产品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安全支持,如就一些欺诈网址向用户发出警告等,但放眼大局,当前业界所采用的安全措施,还远不能彻底杜绝各类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
杜绝网络诈骗责无旁贷,互联网行业应做“急先锋”
互联网安全问题的威胁,正在引起业界越来越多的重视。多数专家对这一问题的共识是:互联网安全不能仅靠政府监管,更要从业界自身做起。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李欲晓就曾指出,为对抗网络侵害“必须建立起多重层面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岳颂东则表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势必将催生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的长足发展。有专家认为,互联网企业理应加强行业自律,在网站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尽可能减少网络诈骗实施的手段。同时各企业也不应敝帚自珍,而是要携手开放,共同完善互联网产品的安全保护,为用户建立最后的也是最坚实的一道防线。
据了解,搜狗作为国内最大的双核浏览器产品提供商,拥有1.1亿用户,是用户触达各类互联网服务的主要渠道方,而腾讯作为业务条线众多的互联网巨头,其安全云库是目前覆盖范围最广,搜狗浏览器新版将基于腾讯安全云库提供的智能鉴定恶意网址服务,对钓鱼、虚假欺骗等恶意网站实现精准识别,深度保护用户上网安全。两个重量级选手的合作也再次说明,互联网安全不能走封闭之路,开放与合作才能构建出更全面、更高效的互联网安全防线。这一里程碑式的更新将会加速我国互联网安全的建设进程,帮助构建更加强健的良性安全体系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