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文化 > 正文
文化

朱明:中国酒业的好声音

2013-01-10 17:44:56  来源:

  ——专访北京青花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

  一个80后,率领着一帮80后,就把“青花瓷”这个品牌在酒业中给折腾大了。

  在2009年,从偏安一隅的小地方陕西榆林开始,“青花瓷”酒业的掌门人——董事长朱明沿着一个全新的人生轨迹,做了一个全新的运动。从做贸易的代理商,到做实业的生产者、品牌推广者,这样大的嬗变需要极大的智慧,也需要沉淀和耐心。

  三年时间,从三级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逐步走向全中国,销售额达到5个多亿;三年时间,从单一的清香型到如今的清香、浓香、酱香“三香齐发”战略布局完成;三年时间,从最初的代工到拥有三家生产企业,并扩建山西酒厂,使其能够达到30亿产值的清香型白酒生产基地。

  三年弹指一挥间,朱明已经在中国大地上插遍了“青花瓷”的大旗,并且以“青花瓷”酒业为龙头,开始在市场上形成了一股“青花瓷热”,使得“青花瓷”——这一有着千年历史,中国独有的“文化品牌”符号深深地植入到消费者心里。

  品牌、品质、品德,朱明时刻牢记这六个字背后的深意并且不断的践行。企业没有品牌无法在市场上立锥;没有高质量的品质保障,品牌塑造就是一句空话;而企业的市场行为均来自一个企业内在的品德,没有德行企业就不会前行。

  朱明谙熟现代市场的生存法则,在中国白酒市场乱象丛生的当下,他却用品牌文化在酒业中唱出了一曲高音C。

  品牌:道于无形

  道之理,则分无、有二面。道常无,无名无形,先于天地鬼神,而为天地万物之始,道常有,生天地万物,具无穷之用。万象于无形,道藏于万象。

  ——《道德经》

  大道与无形,这是企业掌握市场的必然觉悟。

  十年前,凭借着商人独有的商业嗅觉,朱明的父亲朱德宁冥冥之中感觉“青花瓷”这个名字具有非同一般的价值,便毅然注册了“青花瓷”商标。

  十余年后,“青花瓷”这个品牌在朱明手中发扬光大,仅仅用了三年时间,销售额就达到了五亿多元,在白酒行业引发了令人瞩目的“青花瓷现象”。

  面对纷繁复杂的商业乱相,集“少帅气质”、“明星风采”和“思想达人”三种特质于一身的朱明,表现出了阳光自信而又宽宏大度的心态。他说:“青花瓷酒业能在乱中取胜,呈现快速良好的发展势头,首先是沾了历史品牌的光,然后是独特运营模式上的成功,但实事求是讲,与名酒企业相比,我们还是‘小学生’”。

  “‘青花瓷’商标早在2000年就被我们申请注册了,2002年拿到了商标注册证书(注册号1768947),2008年周杰伦的《青花瓷》传唱后,‘青花瓷’三个字迅速成了‘驰名商标’,白酒‘青花瓷’炒得更火。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是国内惟一法定‘青花瓷’品牌商标持有者,我们是把‘青花瓷’当做一个品牌和一项文化事业来做的”朱明说。北京青花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也在香港、台湾、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青花瓷商标的注册和保护,这也对青花瓷未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说到这里,朱明既显出一种兴奋和自豪,也表现出了一种面对复杂局面后的沉着、淡定和超脱,他有一套自己的商业逻辑。面对中国酒业“品牌”早衰生命力短暂的现象,朱明说:青花瓷品牌肯定不会是一时的。青花瓷是中国文化中最具独特魅力的元素,可以说是传承千年,清雅依然。中国白酒之所以兴起青花瓷热,只是说明在中洋之争最激烈的关头,青花瓷这个东方文化奇葩被发现了,在这个适当的时机绽放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抓住白酒青花瓷热的有利时机,强化品牌战略、抓好品牌建设、丰富品牌内涵,下功夫提升青花瓷品牌更大的社会影响力。奠定青花瓷作为东风雅文化的代表、作为中国白酒文化代表的基础,担负起光大中国白酒文化的重任。

  “一树三花”是北京青花瓷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独创的战略模式,即一个“青花瓷品牌”同时生产“酱、浓、清”三种香型,三大香型又分别在贵州、安徽、山西三地建设工厂——即贵州青花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安徽青花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青花瓷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三大工厂均被“北京青花瓷”控股。加上控股的山西汾阳市酒厂和北京明大天润商贸有限公司,目前“青花瓷北京总部”共控股五家企业,实现过亿销售额。

  这种“一个品牌,三个香型,三个产区,以点带面,全国开花”的“商业思维+产业运营”的独特企业战略模式,目前在我国酒业发展史上无疑开创了先河,具有行业里程碑的价值和意义。但是,“一树三花”模式能否在“一个树干”上和谐共生、相安无事呢?

  显然,朱明对此早已胸有成竹,他以雄厚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分析认为:从世界食品类大品牌看,品牌的“口感细分定位”是一种发展规律和营销战略。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伊利和蒙牛等,都在不同质感特点上进行了细分定位,锁定特定目标消费群,差异化竞争,均取得了巨大成功。从国内酒类大品牌看,“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大品牌都不约而同走向了“香型并购”和产业整合之路。“茅台”也生产浓香;“五粮液”也巨资进军“永福酱酒”;泸州老窖并购“酱香武陵”等等,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思维”已是大势所趋。


   公司新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