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辉风控智慧:速度与“激情”的平衡
旭辉发布的最新业绩公告显示,1—11月集团实现合同销售金额人民币约142.5亿元,同比增长约67%,已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度的销售目标。与此同时,公司曾高企的三位数负债率也降至70~80%左右,处于行业的平均水平。
或许正因为如此,旭辉董事长林中在公司上市一周年时非常有底气的表示旭辉取得“稳健的增长”。
如何解决资金问题、土地储备等问题成为旭辉千亿路上的“几道坎”,林中认为,旭辉想要持续稳健的增长必须跨过这几道坎。
融资通畅增加土储
旭辉今年以来加大了对一、二线市场的重视程度。在北京市场推出旭辉御锦、旭辉E天地等多个热销项目,面向刚需的旭辉E天地更是开盘一次售罄一次。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场为旭辉贡献了22.6%的销售额。
不过,“旭辉在北京亟需购入新的地块了,否则容易出现市场空挡。”有分析人士指出。旭辉目前在北京市场仅有“旭辉御锦”二期、“旭辉E天地”在售(其中后者为商住项目),预计未来旭辉将加大在北京市场的土地储备量。
据公开资料显示,今年旭辉已分别于4月发行2.75亿美元优先票据;7月获总额1.57亿美元银团贷款;9月发行总金额1.25亿美元额外票据;10月向独立第三方配售2.56亿新股,得净额3.9亿港元。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估值较低且成长迅速,是旭辉上市以来不断吸引机构投资者视线的核心因素。”
而林中在此前接受采访表示,旭辉年内融资计划已完成,因此今年暂无其他融资计划。
与此同时,旭辉今年销售业绩大幅增长,前11月合同销售142.5亿,同比增长达67%,已经提前完成全年140亿的销售目标。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房企具有准金融性质,上市如同打通房企金融属性的“任督二脉”,通常业绩都会出现爆发式增长,短期内也不会出现资金链紧绷的问题。
风险控制下的高增长
左手融资,右手拿地。旭辉选择的路径并非没有成功的先例。“融资巨擘”保利,正是通过此种突进规模成倍增长,最终杀入了千亿阵容。
据旭辉中期报告显示,其负债率水平为67%,截至11月底,旭辉的负债率在70%~80%左右,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今年旭辉在土地市场上频频出手,先后拿下20多块地,共计近千万平方米。同时,旭辉今年还首次进入杭州、武汉、沈阳三大城市,实现了进军16个重要城市的全国化布局。林中曾表示,基于公司战略层面的思考,“旭辉一开始就重点选择20个大城市进入,直至做到每个城市的TOP10。”
据林中透露,未来一两年内公司将完成在25-30个全国主要一二线城市的战略性布局。“中国城市化就是特大型和大型城市的聚集化,旭辉若是想要规模化发展,必然要聚焦一二线城市。”
外界一度对于旭辉今年的大手笔拿地有些许疑虑和担心,但林中认为,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我们现在的负债大约为67%,短期债务的比例已经控制在了20%以内,帐上还有很多的现金”。
旭辉还选择了“合作开发”进一步降低可能出现的行业风险。今年6月,旭辉发布公告称,将与绿地共同开发杭州33号奥体商住地,双方各持50%股份。7月下旬,旭辉又引入恒基兆业共同开发杭州余杭崇贤新城5号地块。林中表示:“合作开发是旭辉今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
此外,“高周转”同样被认为是旭辉的利器。旭辉拿地后一般会要求8个月内开盘,首次开盘去化率要达到60%,11个月就能实现资金快速回笼周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