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教育 > 正文
教育

来看看这些互联网教育领域里的内容玩家

2012-11-23 17:28:23  来源:

  对那些自学能力强,有大量闲散时间的人,为他们准备最充分的资源,营造最活跃的社区;

  对那些想听课学习,需要和班级互动的人,为他们制作最有爱的课件,提供最周到的服务;

  对那些实在想报班,对环境特别依赖的人,帮他们推荐最合适的教程,选择最靠谱的机构。

  这是我心目中现阶段有望做到的理想模式,在英语日语等大语种领域,阿诺和他的沪江网,正做着这样的事情。

  但若时光可以倒流,回到十一年前,阿诺在学校寝室里创建沪江网的前身沪江语林网的时候,他也许不曾想到过这个网站最终将成为自己的事业,更不曾规划出过这样一幅壮丽的图景。

  他只是乐意做这个网站而已。

  阿诺喜欢的并不是教学。如果对当时的他进行描述,最合适的定位大概是产品人。虽然那个时代国内的公司几乎还没有互联网产品经理这个职位,无论是重新发威首推iTunes的老乔还是鏖战深圳初尝盈利甜头的小马,都还没对这股改变世界的力量做出最震撼的诠释。

  阿诺从建站之初就是首席PM”,到现在仍然是。

  在那个多数人只知道内容为王外链为帝的年头,或许他也描述不出什么用户体验的份量,但对细节敏感的把控和对不便的天然排斥,后来确实成为除了海量内容以外,沪江在同类站群中脱颖而出的另一个重要决胜因素。

  正式开始创业是阿诺毕业的时候,成长了五年的沪江已成为他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那时的沪江已拥有了丰富的原创资源和20万的用户基数,网站、论坛、博客和初起的Web2.0部落共同构筑起了一个规模可观的架构体系,仅仅靠业余时间精力去维护已不足以支撑。这也就意味着,阿诺和他的团队必须在工作和沪江之间做出取舍。

  最初压根就没投资人给烧钱,只能借债拼凑;没半点互联网公司的运作经验,只能自己摸索。这是真正需要勇气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毅然去做,无疑昭示着一个团队破釜沉舟的魄力。

  在资本追逐着网游暴利和视频泡沫狂舞的当年,阿诺自己也未必料到,他这个从兴趣爱好起步的原生态网站,这个当年并非为盈利而创建的团队,几年后竟然做到了亿元的年营收规模。沪江的发展历程中,百万美元的天使投资、千万美元的风投、亿元的授信,只是在商业模式不断成熟基础上的加速助推,而不是拿一张画饼换来的招眼数字。

  用学习的力量,成就每一个梦想。梦想与现实之间,并非注定隔着一条不可逾越的沟壑。《浦东青年》杂志不久前曾发过一篇《一个BBS草根站长的传奇》,其中写道:现在全国最大的线上外语教育网站沪江网,是创始人阿诺从十年前一个校内外语学习BBS站长,慢慢玩出来的。这种不紧不慢,让一个典型看不出商业模式的企业,一直以用户的诉求为方向,在十年里积累了良好的用户口碑和让投资人看好的用户粘度。

  没有导师的引领,没有创业园的孵化,意味着沪江从迈向市场第一天起就必须独力面对网络江湖的惨烈搏杀,意味着这个略带稚气的草根团队必须锻造出更加强悍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只要仔细琢磨一下互联网教育领域正被热炒的各种概念,不难发现其中大多数产品形态沪江早就进行过尝试,甚至早已不声不响地做出一定模样了。2006年上线的Q”问答系统、2007年上线的D”在线词典、类似微博的碎碎念2008年上线的Super在线测试系统、公开课、2009年推出的沪江网校和学币系统、SNS社区、2010年推出的品牌录、2011年推出的每日一句、开心词场等移动应用、2012年推出的CCTalk语音客户端、名人社……以社交学习平台沪江部落为核心,外拓门户,内含课堂,周边延伸出一系列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工具性产品线,共同构成了互联网教育圈子里独有的沪江系布局。

  产品线庞杂不代表强大,但在多条线上与满足同质需求的其它产品相比几乎都不落下风,甚至在用户规模和扩张速度上都占据优势,能做到这个程度的玩家就寥寥无几了。

  现在已常被媒体称为青年新锐的阿诺仍然认为自己是个不折不扣的创业者,经营了八年的公司仍然保持着创业中的强劲势头。这种状态,也许只有为梦想去拼的团队才能深切体会。


   公司新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