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媒频道 > 正文
传媒频道

搜狐携鲁迅文化基金会打造2014中国文艺推介

2014-12-17 12:03:00  来源:
  125日,由鲁迅文化基金会携手搜狐文化中心主办的“2014鲁迅文化论坛开幕。 “2014中国文艺·全球推介最终20部本土原创作品同日揭晓,涵盖文字、影像、舞台/音乐、艺术四大类别。

  20部作品关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

  20部作品榜单为:()年度文字:小说《耶路撒冷》,传记《沈从文的后半生》,社科文学《戊戌变法的另面》、《王明年谱》、《民主崩溃的政治学》;()年度影像:电影《黄金时代》、《白日焰火》、《归来》,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电视剧《北平无战事》;()年度舞台/音乐:话剧《我的妹妹安娜》、《伏生》,歌剧《骆驼祥子》,音乐《潸何吊》、《太平有象》;()年度艺术:装置艺术《九级浪》,版画《景观——太和殿》,建筑:《2015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展览《故宫藏历代书画展》、《鲁迅故乡连环影像作品展》。

  留意这一榜单,不难发现,诸多中国乃至世界的现实问题,都在20部作品中得以体现。譬如,徐则臣的原创小说《耶路撒冷》,是对一代人在全球化时代复杂境遇的有力表达”;传记文学《沈从文的后半生》、歌剧《骆驼祥子》及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均用平凡故事描绘大时代下个体的命运沉浮。此外,历史题材也占据了相当数量:话剧《伏生》,再现焚书坑儒中拯救儒家典籍的伏生;《王明年谱》的出版,可以视作砸向虚伪事实随着标签化变成既定事实这一史学界错误倾向的重拳”;电影《黄金时代》引发的系列争议,或可在萧红的床事与文事、道德与事功评判中,引发今人对泛道德主义评价人物错误倾向的反省。

  大腕儿把脉国人年度文化生活

  “2014中国文艺·全球推介,是一次中国人文化生活的年度盘点。推介11月初启动后,得到文化领域数十位大腕的支持和投票: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历史学家杨天石担纲文字类评审;香港大导徐克,将携手执导过《故宫》、《敦煌》等诸多知名纪录片的导演周兵,与学院派的北大教授戴锦华在影像类评审中聚首;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会长濮存昕,担纲舞台类评审;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廖昌永、乐评人张晓舟担纲音乐类评审,清华美院院长鲁晓波担纲艺术类评审……各界大腕及专家的声音,辅以媒体及网友意见,提名了年度文字、影像、音乐/舞台、艺术等四大类32部有力度、有温度、有艺术价值的本土原创人文作品。

  1118日,“2014中国文艺论坛暨中国文艺推介评审会在京举行。李敬泽、杨天石、戴锦华、杨葵、史航、周志兴、张道兴、李昕、解玺璋、周黎明等专家,结合本年度文艺作品尤其是“2014中国文艺推介32部提名作品,纵论“2014中国文化现状文艺与政治思潮对文艺的影响文艺与现实关注文艺与市场,并对32部作品进行了投票。综合评审专家、媒体、网友留言等多方意见,最终入选“2014中国文艺·全球推介20部作品名单出炉。

  中国声音将传递至50个国家

  “2014中国文艺·全球推介,也将成就一场原创本土文化与世界的对话。甄选而出的20部作品基本信息,已由学术界、教育界的10来位语言专家,译介成了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日语、韩语等10个语种。

  为准确传递作品信息,担纲俄语翻译的中国文著协总干事、中俄互译项目负责人张洪波查找了无数资料,就太和殿译名等细节与主办方商榷数次;担纲葡萄牙语翻译的佩索阿中译者、北京大学葡萄牙语专家闵雪飞,在遥远的葡萄牙科英布拉为译文几易其稿;韩语译者陈一新告诉主办方,《归来》已在韩国上映,韩方已有官方译名——“5日的迎接”;意大利语翻译家陈维,在接到翻译任务后,从意大利第一时间返回译稿;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法语专家马雪琨,在火车上接到翻译任务,下火车就开始动工……这些心血,凝成了中国文艺宝盒的形式。

  同时,主办方将把中国文艺宝盒赠送给45个国家的506家政府文化主管部门、重要民间文化机构、大学和知名图书馆网站(赠送机构详细名单可查阅公共邮箱),同时发起全球在线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