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农业 > 正文
农业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农业硅谷”

2019-06-19 14:57:20  来源:
  小种子形成大产业,农旅融合助力脱贫路,“互联网+”农业前景广阔……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下简称“园区”)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探索“旅游+”“农业+”“文化+”“互联网+”等产业新业态,形成全链条发展、多业态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成为助力脱贫攻坚、促进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载体和强大引擎。
  农旅融合擘画振兴新图景
  走进园区华兴生态旅游景区,“自治区林木种苗示范基地”、人工湖小木屋、烧烤园小池塘、水上游乐场迷你动物园、卜鲁格云小院等,成为游客休闲体验的童话世界。
  看到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潜能,华兴生态旅游景区先后投资一亿多元用于农家乐升级,并精心打造千亩有机葡萄种植基地和葡萄酒庄。现在这家由昌吉民营企业华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投资的景区不仅是“自治区四星级农家乐”,而且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
  白绿渐变的新品种,造型精巧的绿雕,瀑布式的悬崖菊……万千花国,菊花最具秋韵。2018年9月21日,第七届新疆昌吉菊花展在新疆农业博览园开幕。这里已成为全疆农旅融合金牌路线点,并创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国家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将菊花展纳入102个系列活动之中。
  近年来,农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使得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不经意间驶向一片开阔的新蓝海。园区加快推动149家农场全面升级,借助智慧农业“点石成金”,把设施农业引上旅游“观光路”,探索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今年园区将加强旅游新业态‘研学实践’基地建设,从江苏引进了葡萄大世界,届时将呈现一颗葡萄树上嫁接56个品种等特色景观。近年来,旅游与其他产业全域融合、互动并进,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促进园区农业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增收链拓宽,带动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农业升级,全域旅游成为园区探索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党工委书记张明清介绍说,“我们力争到2020年,在园区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的文化旅游中心和自治区级游客集散中心。”
  “农业+”产业枝繁叶茂
  走进新疆雪山果园食品有限公司OTO体验中心,5000多平方米的展厅郁郁葱葱,小桥、流水、鲜花和高大的绿植点缀其中,120多种干果单品将展柜挤得满满当当。
  作为新疆特色干果行业的领军企业,雪山果园在天猫、京东、1号店、阿里巴巴等12家平台上建成品牌电商旗舰店,在成都建成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网上年销售额突破亿元。目前,雪山果园在全国拥有1000个各级代理商,30多个分公司,拥有百万亩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农户3000余户,产品销售覆盖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成都、广州、南宁等全国200多座城市。
  丝绸之路岐峰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园,引进农贸、电商、物流等1000多商户入驻,年蔬菜交易量50万吨,带动5000余户蔬菜种植户增收;与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引进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海鲜产品进疆销售;与天猫新零售等知名电商达成合作营销,年交易额达30亿元。
  近年来,园区着力培育引进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了现代种业、农业生物技术、现代食品制造、农业装备制造、智慧农业等产业集群。
  泰昆集团饲料,全疆市场占有率超过30%;新疆远航肉食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仅原料采购带动农牧民增收1亿多元,促进了全疆畜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进程。
  “去年一亩地产出160公斤左右种子,每公斤卖到18元。”3月16日,昌吉市六工镇下六工村村民史贵方说。
  和史贵方一样,下六工村很多村民都靠制种农业过上了好日子。“村里有耕地1.1万亩,得益于园区种业快速发展,村民种植制种丝瓜、豇豆、葫芦瓜等,每亩每年最少收入都在3000元左右。”下六工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建喜说。
  对许多人来说,与园区的不期而遇,是因为种交会的如期而至。每年八月初,一场业内期盼的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都会准时在园区上演。
  围绕“西部种业之都”建设,培育种业龙头企业60余家,其中,中国种业十强企业4家、农业农村部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4家。园区着力提升种业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带动昌吉州年产各类种子40万吨,产值30亿元,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西甜瓜制种示范推广覆盖全疆80多个县市、国内30个省区以及美国、澳大利亚、荷兰等15个国家和地区。玉米制种带动昌吉州成为全国第二大玉米制种地区,良种辐射区域从疆内延伸到东北、华北、黄淮海及西南四大玉米种植区。依托天康、泰昆、华牛等龙头企业,建成年提供种猪7.5万头、种禽4000万羽、优质胚胎2万枚的畜牧业种源示范基地,园区在新疆种猪、种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80%、60%。
  农业“再出发”
  构筑产业发展高质量“矩阵”
  新疆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以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总部,统筹、协同全疆38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资源、政策、成果等,建成了网络支撑平台、协同创新与产业促进服务平台。
  九圣禾种业围绕小麦、玉米、棉花三大作物种子研发、生产加工和营销服务,在北京成立九圣禾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新疆、辽宁、河南三个分院,在喀什、塔城、奎屯、巴州、阿克苏等地建成30万亩种子生产基地,全面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
  泰昆集团建成“帕戈郎”品牌产品200家专营店、2000个专销点,成为全疆品牌建设的典范,产品出口到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天康集团在乌鲁木齐米东区、石河子、库尔勒、喀什等建设种猪繁育基地5个和生产示范基地16个,打造了年繁育出栏100万头优质商品猪产业基地。
  园区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了一批特色显著、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截至2017年,园区共培育全国知名品牌3个、新疆知名品牌36个、注册商标384个,“昌园种源”品牌价值达14.74亿元。“慧尔”获中国水溶肥品牌上榜企业第一名,成功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品牌创新发展工程”品牌库。
  从2012年起,园区与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及蓝山屯河、巴斯夫等开展联合攻关,重点突破生物降解地膜专用料研发、生物降解地膜加工、大面积推广应用示范等关键技术,为彻底解决农田残膜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通过持续努力,已经开发适用于新疆不同区域棉花、番茄、玉米、甜菜、马铃薯等作物的生物降解地膜专用料和7个品种生物降解地膜产品,获得发明专利和制定了地方标准。2017年,全疆生物降解地膜示范面积已超过16万亩。
  截至2017年底,园区在绿色增产、良种繁育、农业节水、生态修复、智慧农业等领域取得世界领先和国内领先的现代农业成果100余项。2016-2017年,园区参与的多抗稳产棉花新品种“中棉所49”选育技术及应用、番茄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2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累计推广8000余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30余亿元。
  园区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范围,两年多来,园区培育与建设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国家棉花产业联盟、国家西部果业创新联盟、丝绸之路农业科技园区联盟、新疆绿色农业集群联盟等50多个研发机构、产业联盟,培育了中粮糖业、泰昆、九圣禾、大北农、慧尔等50余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化龙头企业,研发引进、集成组装、示范推广了300多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建设了330多个科技示范推广基地,为促进全州全疆乃至西部干旱地区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村增绿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新疆现代农业的示范窗口和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高地,创造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昌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