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保险 > 正文
保险

中国平安:“资本+科技”双轮驱动助力上海实体经济发展

2017-12-27 08:39:49  来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的到来,必然赋予保险行业新的发展动力。
  作为最早在沪深两地设立双总部的国内金融集团,中国平安已经成为上海标志性“金融名片”之一。在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大背景下,在过去近三十年时间里,无数的金融创新在中国平安上海总部酝酿并推向市场。14家专业公司注册于上海、3500名驻沪各类人才、1000多万个人及团体客户、年均约7000亿元资金投向上海实体经济、8万亿元在沪交易资金……外加系列改革创新举措被复制推广。
  这样的成绩单可谓靓丽,也是检验中国平安在沪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基。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浇灌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保险企业对实体经济的“输血造血”功能愈发凸显。身为国内保险行业的“领头羊”,中国平安近年来精准“输血”和刺激“造血”并举,形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
  中国平安集团上海总部党委书记、上海管理总部总经理杜永茂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站在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平安“科技+金融”双驱动新战略的确立,将成为中国平安深耕上海、以实际行动助力上海建设、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三个聚焦
  在沪交易运作超8万亿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在上海寸土寸金的陆家嘴地区、张江高科园区,两幢罗马式、哥特式建筑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这里分别是中国平安的上海总部和后援中心,也是上海新一轮改革开放、金融创新的标志性地标之一。在杜永茂眼中,中国平安近年来在上海的发展轨迹,可用“三三四”来归纳总结。即三个聚焦、三个服务、四个创新。
  其中,三个聚焦是指聚集主体、聚集人才与聚集资金。在聚焦主体方面,主要体现为主体多、门类及要素齐全。据了解,中国平安旗下有14家专业公司注册于上海、11家专业公司在上海设分部、15家专业公司在上海设分支机构。注册在上海的14家“平安系”专业子公司,包括平安养老险、平安健康险、平安资管、平安租赁、平安普惠、平安好房、平安壹账通、平安金服、平安健康互联、平安医疗健康、平安万家诊所、平安房交所等。
  中国平安旗下这些扎根在上海的专业公司,近乎覆盖了各类要素市场,从保险、银行到资产管理,从交易、支付到医疗健康及金融科技。
  不仅如此,它们都还是各自行业领域内的翘楚,是同业竞相对标的风向标。
  筑巢引凤,方能打造人才高地。有了吸引人才的生态环境后,大量国际化人才蜂拥而至。据介绍,目前中国平安在沪吸引各类专业人才约3500人,其中管理类1400人、科技及互联网1200人、投资类600人、保险及精算类200人、其他类100人;培养出了一批行业顶尖的本土高管:荣膺“首届沪上十大金融家”称号的杜永茂,平安金服董事长兼CEO卢跃,2016年“沪上金融创新人物”、平安租赁董事长兼CEO方蔚豪,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平安资管董事长万放,2016(行业)影响力人物、平安健康险董事长兼CEO杨铮。将“国际化标准、本土化优势”视为战略内核的中国平安,在重用本土高管的同时,亦表现出对海外人才的渴求。据了解,中国平安从海外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00人,其中就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内的领军人物――平安普惠董事长兼CEO赵容?]。
  作为金融市场的“生力军”之一,中国平安在上海聚集了全国各类资金,在沪交易运作超过8万亿元,俨然已是上海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为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个服务
  为上海实体经济投放近7000亿
  作为服务类机构的一个重要分支,服务是检验金融机构能力与效率的重要标尺。据介绍,中国平安在上海的“三个服务”,主要体现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大众及服务社会公益。
  杜永茂说:“每年通过银行、信托、资管、保险、普惠等渠道平台,中国平安为上海实体经济投放近7000亿资金,项目涵盖旧城区改造、产业基地配套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房建设、地方政府债券承销、中小企业融资等方面。”其中,不乏一些经典案例,比如,平安资管参与的京沪高铁、上海世博会;平安银行参与的闸北、虹口棚户区改造; 平安普惠为6万上海小企业提供贷款等。
  在服务民生大众方面,中国平安目前服务的上海团体客户达几十万家,服务个人客户达1000多万人,这意味着,每3人中就有1人是平安客户。提供的民生服务包括:保险保障、资金融通等,其中在信贷支持方面,中国平安旗下专业子公司已与10家金融机构合作,覆盖1.5万上海的中小企业,助力解决创业“最后一公里”问题。
  在社会责任担当上,中国平安也一直走在了同业前面。据杜永茂介绍,共有7.6万人在中国平安沪上专业子公司就业,相当于上海每200人中就有1人在平安就业。在加大就业人数的同时,中国平安在沪纳税额也在不断提升,近五年来,中国平安在上海累计纳税达240亿元,2017年预计纳税额将突破100亿元,增长超过30%。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平安还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持续参与上海各类社会公益活动。其中,旗下平安养老险首创发布“中大城市养老储备指数”和“员工福利指数”,填补了业内空白。此外,赞助上海马拉松,并为赛事方及数万跑者提供全方位保险保障服务。
  四个创新
  紧跟上海“科创中心”发展战略
  从一家偏居一隅的财险公司,成长为今日覆盖全金融领域的综合金融集团,中国平安的成功既来自于战略,也得益于执行,更来自于对中国经济转型大势的把握,以及对“创新引领发展”这一理念的笃行。而它的每一次创新升级,都被业内视为重构行业规则与服务标准的创举,引领金融朝着正向循环的模式前进。“中国平安在上海的四个创新,主要体现在医疗健康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创新、交易及支付科技创新和数据科技创新。”杜永茂说,这也与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契合。
  当前,上海正加快探索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更好彰显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并且要瞄准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特别是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加强改革开放系统集成。
  无独有偶,近年来,平安在“医食住行玩”多个领域的创新业务均选择落子上海。其中,中国平安在医疗健康科技领域的创新载体,主要有平安医疗健康、平安好医生、平安万家诊所。平安医疗健康是利用大数据和科技手段,协助政府管控医保的管理式医疗服务平台,目前已签约257城,覆盖8亿人,审核医保基金3000亿元,其中参与上海居民大病业务、覆盖334万人,赔付2000万元;平安好医生目前在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入口中名列前茅,是国内最大的医疗健康平台之一;平安万家诊所目前是全球知名的诊所云服务管理平台。
  在金融科技创新领域,金融壹账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资产交易服务平台之一,其主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为银行、非银金融机构提供交易服务; 中国平安的智能认知,也是业内少数提供智能双录解决方案的公司,核心技术包括平安脸谱、平安声纹和医疗影响; 贷款智能风控平台则运用声纹识别、微表情捕捉分析技术,进行远程审批贷款,这些高科技技术应用以来,使得贷款逾期率下降64%、信贷损失下降60%。
  通过壹钱包、平安好房等“明星”平台,中国平安的交易支付平台科技创新,已成为同业竞相对标的风向标。据了解,壹钱包是中国三大互联网移动支付公司之一,拥有支付全牌照、大型通用积分平台“万里通”,累计注册用户超7000万,年交易量超4万亿元;平安好房则是中国首屈一指的互联网地产服务公司,业务涵盖新房、二手房、租房、房产金融等,房地产金融生态链完整覆盖。综合金融线上平台平安金服,则是中国平安数据科技创新的最佳体现。目前,位于张江后援中心的平安金服是全球领先的电话服务中心,3.2亿次客户呼入,8000万次客户回访,在线业务占比超50%,服务销售产出300亿元。
  要想在新时代赢得更大的战略主动,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读懂新时代,领会新思想,切实以十九大精神为引领,牢牢把握新时代赋予的新动力,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杜永茂表示,作为上海金融行业一份子,中国平安将持续依托技术人才、资金、场景、数据等方面的独有竞争优势,借助多项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及应用,努力实现“金融+科技”双驱动转型,为在上海地区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金融改革浪潮和行业发展大势,中国平安将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