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通信 > 正文
通信

爱立信:5G标准化决定规模化商用进程

2016-06-03 16:38:11  来源:
  5G,这一被业界瞩目的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有望显著减少延迟时间,支持超快速下载和上传速度,提高频谱效率和网络可靠性,提供到家庭和企业的固定接入并大幅提高可同时联网的终端数量。这是来自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对于5G的判断。根据爱立信预测,到2021年底全球5G用户将会达到1.5亿。

  目前,产业聚焦的核心在于标准化的建立,5G无线方面的标准化才刚刚开始。“只有确定技术标准以后,5G才能进入普及阶段,进而产生规模效应。” 爱立信副总裁兼标准化和行业部全球主管Jan Färjh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统一标准加速产业链成熟

  进入2016年,5G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正在紧锣密鼓地进展当中,对于5G商用的时间点和统一标准化,全球已经达成共识,5G标准将在3GPP的框架下来进行定义。Jan Färjh介绍,3GPP在2016年4月召开了5G标准化首次正式大会,这意味着5G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

  无论从技术发展技术,还是从全球规模经济效益,一个统一的5G技术标准符合全世界共同利益,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标准的统一意味着在全球范围加速产业链的构建和成熟,能够快速降低产业成本,实现全球化的规模经济效益。

  因此,爱立信在与全球标准推动组织以及运营商的合作不断扩展,依照3GPP部署的时间表,力求在研究进程保持同步。爱立信与包括Verizon、AT&T、T-Mobile、KDDI等在内的20多家运营商开展5G合作,并携手伦敦大学也、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圣安娜高等学校等国际知名学校共同开展5G研发,在5G系统开发、智慧城市应用等方面探索5G对全球行业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在国外,爱立信为NTT DOCOMO等运营商部署用于外场测试环境的5G无线原型,为5G外场测试的开展做好准备;与KDDI合作聚焦无线及核心网技术,评估潜在的5G关键技术组件的性能和实用性;今年上半年,爱立信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一步加强在未来网络演进以及5G研发等方面的合作。

  正是这种全球范围的携手合作,爱立信成为对3GPP提交文稿数量最多的公司之一,推动5G标准的统一,加速产业链的成熟。

  满足各行业连接需求

  今年2月,爱立信在5G无线原型外场测试中宣布了两项重要的突破:在与Verizon的联合外场测试中实现超过10Gbps的峰值吞吐量,展示了适应5G新毫米波段的商用可能性;在另一外场测试中,爱立信5G原型系统采用MU-MIMO与波束追踪技术,将测试峰值速率提升到了25Gbps。

  爱立信对5G的探讨不仅聚焦性能的测试和提升。除了对网络带宽、时延、连接数等移动通信系统的传统指标要求,爱立信认为5G需要应对的不仅仅是人与人的沟通,更关键的是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互提升至新水平,包括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虚拟现实、机械控制、远程手术等。

  爱立信相信,未来物联网领域具有非常大的潜力。Jan Färjh介绍,在未来5年中,全球将会有280亿设备联网,面对如此大规模的设备和可能出现的更多的物联网应用,5G系统必须具备更加灵活的按需组网能力,利用逻辑而非物理资源,为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进行调整,并快速满足新型应用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爱立信选择利用虚拟化技术,将网络物理基础设施资源根据场景需求虚拟化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平行“网络切片”,并作为未来网络演进的重要方面。

  在此前与SK电讯共同进行的5G网络切片技术演示中,创建专为超多视点、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大规模物联网以及企业解决方案等业务优化的虚拟网络切片已经实现。“到2020年,爱立信的核心网都将支持网络切片。”Jan Färjh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