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科技 > 正文
科技

中芯国际:打造中国“芯”时代

2016-07-21 13:46:57  来源:
  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这给中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今,中芯国际生产的芯片早已随智能手机、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飞入寻常百姓家,改写了外资、跨国企业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无芯时代”。

  几乎每个走进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芯国际”)的访客,都会被一面玻璃幕墙所吸引。这是一面“专利墙”,挂满了公司自成立以来获得的重要专利证书。每份证书上详细列有授权专利的名称、发明人、授权日、授权号。

  这面“专利墙”见证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及历史轨迹。

  2000年,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中芯国际也在同一年成立。刚起步时,中芯国际生产的产品被其他厂商认为“10年也用不上”,然而这个预言仅在短短几年内就被打破了。

  如今,中芯国际生产的芯片早已随着智能手机、消费电子产品的普及飞入寻常百姓家,改写了外资、跨国企业长期占据垄断地位的“无芯时代”。

  向先进工艺技术看齐

  早在创始之初,中芯国际就瞄准芯片设计的国际先进工艺标准,比当时国内客户需要的技术高出几个技术代差,以至于在2011年之前中芯国际绝大部分的客户都是欧美客户,几乎难见中国客户。

  迄今为止,中芯国际已经向国内引入了6代工艺技术,分别是0.18微米、0.13微米、90纳米、65/55纳米、40纳米以及28纳米技术。中芯国际创建之初,中国大陆的制造工艺仍在1微米~0.8微米之间。而中芯国际投入之初就是0.18微米工艺,通过多年努力,将与国际先进工艺的差距从6代缩短到1.5~2代。现在,中芯国际是中国大陆首个为海外及国内客户提供完整的28纳米制程服务的晶圆代工企业,更先进的14纳米工艺也在持续开发中。

  尽管当前国际上开发28纳米、14纳米工艺的公司越来越少,然而中芯国际却在体量较小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在先进工艺技术上进行投资。眼下,全球的集成电路产业重心正在向中国转移,这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中芯国际在过去几年中体现出的持续盈利能力,表明晶圆代工企业在中国无法存活的说法已不攻自破。

  中芯国际对国内设计公司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除了工艺先进,中芯国际在物联网领域也作了很多努力,比如嵌入式存储器工艺平台、CIS工艺平台、低功耗和低漏电工艺技术的开发。这些成果都已经在为用户服务。

  坚持自主创新布局产业

  在产业布局上,中芯国际致力于先进技术的研发,其28纳米工艺已经实现量产,应用于高通骁龙410处理器的代工制造,产品被成功加载在主流智能手机之中,标志着28纳米核心芯片在中国已经实现商业化应用。

  随着半导体技术步入28纳米节点,技术开发的难度和资本的投入都大幅增加。中芯国际将更多整合国内外各方优质资源,产学研用相结合,提高研发效率,加速工艺演进。

  2014年,中芯国际成立了整合国内IC产业链的集成电路先导技术研究所,打破了研发资源分散、自主创新能力缺乏的局面,打造了一个能联动设备厂商、材料供应商、代工厂、设计公司及科研机构的公共平台,并以此为依托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产业发展。

  去年,中芯国际新技术研发公司成立,这个以量产14纳米及以下CMOS工艺技术为目标的平台与国际领先的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强强联手,加快先进工艺的研发,与客户的合作从研发环节就开始,缩短客户产品的上市时间。

  目前,中芯国际已经拥有了许多国内甚至全球范围内领先的差异化产品,比如可应用于银行芯片卡的55纳米嵌入式闪存、国内第一家可为客户代工生产的38纳米闪存、独立研发的8兆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