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族文化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搭
马年春节,内蒙古呼和浩特的鲍雪润收到一条拜年短信,短信是用蒙语发来的,发信人是住在锡林浩特的弟弟。
蒙语能发短信了,鲍雪润有些感慨:如今虽说短信满天飞,可用蒙语书写、阅读,还是头一次。
事实上,电信“天翼·吉祥”蒙汉双语智能手机在内蒙古已发售3万多部,区内蒙古族聚居区的很多人已经在使用,并逐步向全区覆盖。
由中国电信研发集成的蒙汉双语智能手机,将历史悠久的蒙古文化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相结合,为蒙古语言文字向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迈进插上了翅膀,契合了国家“农牧区信息化”发展之路……
创新:肩负起时代的责任
实现蒙文电子信息的传递和沟通
内蒙古民委在区两会期间开展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项目宣传展示,图为蒙汉双语讲解员为代表和委员讲解蒙汉双语智能手机的功能。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是中国通信行业的旗手,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自成立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从单一到综合的飞跃式发展。
在自身的发展中,电信人始终秉承一个理念,那就是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2013年11月,内蒙古电信向自治区政府提出建议:当前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迅速发展,蒙古语教育和文化传承面临新的问题。一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3G、4G的兴起,使得移动互联网成为信息传递的主流趋势,悠久灿烂的蒙古语文化传播在新媒体形势下面临巨大挑战。二是移动互联网下灵活、随时、随境的教育方式,仍以汉语为主,不能为蒙古族群众提供服务。例如,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学蒙古语,但蒙古语教育的信息传播方式相对落后,无法适应蒙古族同胞的需要。
为此,内蒙古电信积极承担起相关职责,本着“弘扬草原文化,服务各族人民”的宗旨,举公司之力研发、推广、普及蒙汉双语智能手机,立志为蒙古族用户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务,填补蒙古语言、文字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空白,为民族语言文化的传承、发展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其中有逾417万蒙古族同胞。对于习惯使用民族语言和文字的蒙古族同胞来说,实现蒙文电子信息的传递和沟通是他们迫切的需求。
自治区党委、政府对蒙古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工作非常重视,早已提上议程并已进行了布局。201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即以“关于加快推进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内政发〔2012〕106号)的文件,明确要大力推进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并对此项工作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推广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随即,自治区民委以“关于加快推进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为出发点,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通信技术和手段,全力组织区内有实力的运营新型通信技术、聚集蒙古语文化、信息类的公司或组织,研发、提供移动互联网下的蒙古语公共服务,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并取得显著成果。
内蒙古电信以实际行动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立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自治区民委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下,通过项目中标,牵头组建蒙古语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
蒙古语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信息量之大不可想象,它集成了民族政策、促农促牧优惠政策、市场供求、就业服务、思想教育等多种信息。云平台的建设为蒙古语言文字信息化提供了基地,为蒙古语教育奠定了扎实的信息基石,使用蒙文手机的百姓都可以从云平台获得服务信息,缩小了农牧区蒙古族群众与现代经济社会的数字鸿沟,将有力促进农牧区的经济发展。
至此,中国电信一举占领了蒙古语信息化的制高点,也为蒙古语信息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布局谋篇初步完成。
应用:软件丰富与时代同步
解决蒙古语进入移动互联网难题
2012年9月1日,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推出中国首款“天翼·吉祥”蒙汉双语智能手机。
此款智能手机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蒙古语言文字研究成果进行了有机结合,在原有汉语、英语等语种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蒙语语种,可实现汉语输入法和传统蒙文输入法的自由切换。
“手机菜单是蒙文的,可以用蒙文收发短信。” 内蒙古电信副总工巴特尔说,“手机综合了独有的蒙古语言文字字库技术和文字编辑技术以及先进的蒙文文字浏览技术与文字排列方向技术。一句话,蒙文手机在其他手机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又多了新功能。”
中国电信马不停蹄,随即完成了蒙古语文字与主流高、中、低档30多款智能手机的适配。搭载了蒙古语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的智能手机,一举解决了蒙古语进入移动互联网的难题,实现了蒙古语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传播,至此也实现了我国三大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蒙古语、藏语、维语)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
为了进一步方便用户,使蒙语手机也能像汉语手机一样“想干啥干啥”,电信在推广蒙汉双语智能手机的同时,致力于丰富多彩的信息服务内容及应用的研发,主要包括:
1.蒙文版云翼通讯录:此平台是为了加强内部沟通而打造的统一管理平台。管理员通过管理平台录入人员联系信息,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随时随地接入平台,查询各业务分支的对应人员,并可直接拨号或发送短信等,使沟通不受约束。
2.草原音乐:蒙语歌曲、汉语歌曲在线收听、收藏无所不能。一个质朴的民族,一种热情洋溢的音乐,来自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尽在电信草原音乐。
3.蒙文网站:打开手机上的客户端,客户可根据习惯调整字体大小,其中含有蒙文阅读、博客留言、健康知识、招聘信息等栏目。
4.“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乌力格尔讲述内容多是传说故事和史书演义,反映蒙古族历史的书目如《格萨尔》、《江格尔》、《青史演义》等,同时还有大量蒙古译汉文书目,如《三国演义》、《封神演义》等古典名著。
5.蒙文输入法:通过滑动屏幕,可在汉语输入法和蒙语输入法之间自由切换。
6.天翼关爱:基于天翼网络与天翼手机间特有的移动定位技术,结合电子地图,在客户端可准确快速地远程查看对方的地理位置,为用户提供家庭亲情关怀的信息服务,随时呵护家人安全。
7.收音机:收音机是偏僻农牧区获取外来信息资源的重要工具和渠道。
8.针对锡林郭勒盟的防灾减灾类蒙语气象信息客户端:在2013年年初投入使用,受到当地政府和农牧民的欢迎。
上述应用软件的开发都符合传统蒙文的使用习惯,并首次将蒙文字体和蒙文输入法植入安卓系统,实现了传统蒙古语言文字和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手机操作系统的兼容。同时,定制类蒙文手机预装了这些蒙文软件,可以很方便地直接使用,界面美观、大方。
据内蒙古电信副总工巴特尔介绍,蒙古语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可为蒙古族群众提供民族政策法规、惠农惠牧政策、市场供求、就业服务、气象、医疗等多种信息,促进农牧区的经济发展,减少牧区自然灾害等。同时,蒙古族同胞可以非常便捷地使用蒙古语在移动互联网上沟通、学习、工作。
“让广大蒙古族同胞更加开心、便捷地使用现代通信工具,这是内蒙古电信创新推出的人性化服务举措之一。” 巴特尔说。
服务:只为用户便捷满意
百姓从蒙文手机云平台得益
内蒙古电信号码百事通(118114)于2013年10月25日正式建立了蒙语专席,用户拨打118114选择8号键即可与话务员全程蒙古语交流。
号码百事通蒙语专席的建立,可以更专业地引导和帮助用户正确安装与使用蒙古语移动互联网应用,还可使用别的服务,如天气咨询、在区内各大医院预约挂号等。
按照计划,今年蒙语客服除了开展上述日常服务咨询外,将与盟市配合,主动对新入网用户进行蒙语应用辅导和回访。
除了日常服务外,致力于民族文化传承、推广的中国电信还推出了许多特色服务:在新浪微博开设“内蒙古天翼吉祥蒙语通”,主要以传承民族语言、发展民族文化、介绍内蒙古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推荐蒙文智能手机和3G应用、引领都市蒙古人创新生活理念为主,辅助开展蒙古族热点图片评论、构建热门蒙文话题、组织开展特色活动等内容,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形式短小精悍、图文并茂、易于传播。
“天翼吉祥”是开设在易信上的公众账号,内容主要以蒙汉智能手机服务咨询为主,介绍蒙文手机软件应用和推荐。为了丰富内容,还增加了蒙语故事连载、蒙古风味图片、蒙文谚语等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纯蒙文专项内容。
此前,蒙古语综合信息服务已试点研究探索两年多,锡林郭勒盟电信分公司是第一个蒙古语综合信息服务的试点单位。现在,内蒙古电信蒙古语互联网信息服务已经成熟,主要以蒙文输入法、蒙文版云翼通讯录、易信为主,同时提供中国蒙古语新闻网手机客户端、蒙语翻译官、蒙古游戏和微博、牧民之友蒙文手机网站、气象手机客户端等公共资源服务,方便农牧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至此,从蒙汉双语智能手机的推出到蒙古语综合信息云平台的建设再到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建立,中国电信推进蒙古语信息化的目标已顺利实现。
展望:用智慧不断求索
激活蒙古语信息化产业链
蒙汉双语智能手机的诞生,弥补了少数民族同胞的个性化通信需求,不仅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便捷,也为广大农牧民的致富拓宽了道路。
在锡林郭勒盟的锡林大街营业厅,经过近两个月的推广,蒙汉双语手机从以前无人问津到现在每天顾客络绎不绝。去年,仅在锡林郭勒盟就成功销售蒙汉双语3G智能手机近万部。
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蒙古族中学的130名老师购买了双语手机。该学校除了应用蒙文手机原有的功能外,还看中了“云翼通讯录”,利用蒙文可以发送“通知公告”。云翼通讯录独有的功能大显身手:在手机上可以看到谁已经阅读了通知公告,谁还有没有阅读。这弥补了原校信通短信单向服务的缺陷。如遇紧急通知,可以给还没有来得及阅读公告的同事打电话重新布置任务。
随着蒙汉双语智能手机知名度的扩大,锡林郭勒盟西乌旗搏克手训练班、苏右旗蒙古族幼儿园等也陆续使用。
针对广大农牧民电脑上网难、智能手机日益普及的情况,锡林郭勒日报社还携手中国电信开发了“锡林郭勒日报”蒙文手机网站,给所有定制智能手机预装该网站客户端。网站内容还增加了每天在内蒙古人民广播台蒙语频道“信息服务”节目中登记的百姓需求信息。
面对未来,内蒙古电信蓝图已绘就:实现蒙汉双语智能手机规模化发展,计划配置100万元专项成本用于蒙古语信息化项目的推广,今年将为蒙古族同胞提供约10万部预装好蒙文软件的双语智能手机;不断完善蒙古语客户服务体系,加强蒙语客服人员的培训工作,持续提高客服人员的服务能力和客户满意度;建立蒙古语应用软件发布云平台,打造蒙古语信息化消费产业链;采用激励手段激发蒙文应用开发者的积极性,丰富蒙文移动互联网应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内蒙古电信人将继续用责任、智慧、心血去不断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