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汽车 > 正文
汽车

以千万辆为基础 张丕杰欲“再造”一汽-大众

2014-12-15 09:44:00  来源:
  实现第一个百万辆,一汽-大众花了13年的时间,完成最后一个100万辆,一汽-大众仅用了7个月。从01000万辆整车下线,成立23年后, 一汽-大众终于迎来了第1000万辆车的下线。

  或许大众自己都不曾想到,中国市场上仅有的三家千万级企业中,两家都来自大众。继去年上海大众成功跨入千万辆俱乐部后,一汽-大众已于日前宣布达成这一目标。与上海大众相比,一汽-大众跨过千万辆的门槛少用了6年时间。

  对一汽-大众来说,跻身千万辆俱乐部的确值得庆贺,但在欢呼雀跃之后,一汽-大众也应静下心来思考,这一成绩对自己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1000万辆新车的下线,不仅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更高的平台和全新的起点。

  对于未来,一汽-大众有着自己的规划——站在1000万辆基础上再造一汽-大众。而对于如何再造,一汽-大众董事、总经理张丕杰(点击查看最新人物消息)也给出了理解,一个是在规模上翻一番,一个是在体系能力上会变得更强。

  延续规模论

  对合资企业来说,能有自己的战略并非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此,一汽-大众的2020战略就显得更为难得。

  一汽-大众的“2020战略究竟是什么?是一个目标、两个愿景、四个维度。一个目标,在中国市场2020年实现产销300;两个愿景,要成为最优秀的合资企业、员工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公司;四个维度,市场份额、持续的盈利能力、最佳的满意度和质量和做社会责任的典范。

  在这一战略中,首当其冲的便是销量目标。根据一汽-大众的规划,去年产销突破150万辆的一汽-大众今年的目标为170万辆,而这一数字到2020年将增至300万辆,相当于在此前的基础上翻一倍。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如何合理的进行产品投放、规划产能布局是一汽-大众当下的重要课题。为此,一汽-大众也做了相应的规划。

  目前,一汽-大众已在现有产品线的基础上规划SUV产品,并试图把一汽-大众的产品打造成族群概念,以加强对细分市场的覆盖。另外,大众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将于2018年在一汽-大众多款车型上搭载,首款车型为插电式奥迪A6L,于2016年投放。按照一汽-大众现在的生产节奏,每小时有超过200辆新车下线,每天有近5千名消费者购买一汽-大众生产的大众和奥迪品牌汽车。

  在产能上,此前青岛生产基地正式奠基动工也成为了一汽大众全国第四大基地,预计在2017年投入使用。除了在青岛修建全新工厂外,其余三个工厂都在进行扩建。到2017年,一汽的大众产销规模将突破234万,其中东北基地90万、西南基地54万、华南基地60万、华东基地30万。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让企业产销规模迅速做大的目标做出的努力。

  强化体系能力避免犯错

  对一个汽车企业来说,产销数字的确是衡量其发展优劣的重要数据。但对一汽-大众而言,正是由于其庞大的产销规模,其步入千万辆俱乐部后迈出的发展步伐理应更加谨慎,因为哪怕一个微小的错误都有可能在市场终端闹出惊涛骇浪。

  一汽-大众考虑更多的不是发展速度,不是产销数量,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对客户的责任。我们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视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和今后工作的重心,唯有责任方可驱动和成就未来。张丕杰如此表示。

  张丕杰坦言,按照现有的体系能力,去冲击300万辆产销规模是有困难的,因此一汽-大众亟需在现有体系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体系能力。据悉,一汽-大众内部有一个风险管控体系,根据本年度的实际操作,罗列五十项风险,其中,top50的风险都有专门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把脉。

  此外,在千万辆整车下线仪式上,一汽-大众启动了享新未来的全新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将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视为企业发展关键和今后工作重心,在运营、行业、产品、员工、生产环境和社会公益等6个维度致力于建设高品质的全体系企业社会责任。

  同时,一汽-大众还计划在2015年投入千万级以上资金,重点关注生态文明领域,启动一系列公益资助项目,吸引全社会的广泛参与,推动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这一系列为了强化其体系能力而所做出的优化能否跟得上未来的发展速度尽管还不得而知,但无论如何,位于高处的一汽-大众理应时刻保持清醒,因为在当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旦犯错或将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何避免犯错也成为了整个团队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