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房地产 > 正文
房地产

泰禾黄其森:京“大城市病”加剧 “去中心化”迫在眉睫

2014-03-11 14:52:27  来源:

  随着两会的举办,北京的大城市病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各界人士纷纷给与了自身独特的见解,其中,全国政协委员、泰禾集团董事长黄其森表示,要治理大城市病,就要给北京减负,加快去中心化的进程,并针对去中心化的依据及做法进行了相关阐述。

  黄其森指出,作为中国的首都、直辖市和中心城市,北京头顶上被称之为中心的帽子实在是多不胜数,比如:中国的政治、文化、科教和国际交往中心,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和管理中心,活力聚集之都、文化先进之都,无数的资源都向着北京倾斜。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全国无数的最优秀的资源都过分集中在了北京这样一个城市身上,使得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大城市病越发沉重: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健康危害、城市灾害、安全弱化等。

  然而,纵观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中心城市,很少像北京这样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优势资源。黄其森表示,资源过分集中于一座城市,就好比父母过分溺爱子女中的一个,这种不平衡并不是一件好事。德国著名金融中心、魅力之都、展览之都是法兰克福,而非德国首都柏林;梦幻之城好莱坞作为美国文化娱乐中心,是洛杉矶市发展起来的,而非其首都华盛顿。

  都是中心,舍不得任何一个中心外移,都是宝贝抱在怀里不撒手,各类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只有一个出路,要想有出息,就是向中心靠拢。对于北京大城市病的产生,黄其森如是表示。

  北京作为我国中心的中心,巨大的诱惑使很多人即便痛到无法呼吸,还是选择在北京坚持到底,雾霾都挡不住,还能有什么高招挡得住滚滚人流?所以,北京要减负,就应对中心化有所取舍。

  黄其森认为,除了给中心取舍减负,城市规划也不宜把某项职能过于集中一地。目前所谓北京三大产业聚集区——国贸商务区、金融街、中关村,都显得过于拥挤、过于庞大了,造成就业人口上下班的钟摆式效应,这点也有改进、分流、提高的空间。如果从初期规划开始,就考虑到工作人口的住宅供应,相对就近上下班,大城市病也就减轻了几分。

  此外,他还建议北京的部分医院、商业、批发市场等,可以转移出去,央企总部也没必要都挤在北京城里。

  在黄其森看来,北京作为首都,应该更多的承担政治中心的职能,没必要把经济中心、文化中心等都聚集一身,但不可否认的是,北京城市功能的疏散确实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一方面,黄其森认为,现今,政府把京津冀一体化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对于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大有裨益,由此可观,我们的政府非常理智。


   公司新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