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福利消失倒逼东莞制造业外迁,管理与营销乱象成罪魁
来自杰氏研究院的深度观察,从2013年起,东莞不少镇区中小型制造厂,已经纷纷内迁,不少安家落户至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还有部分企业甚至已经搬迁至越南、老挝等国。
从2014年年初的爆发的小规模缺工潮,来看,不少制造业被逼使用高龄普工,不少老板称,实在是没有办法,因为实在找不到人。来自业内的一些专家称,珠三角物价太高,青年普通工人就业薪酬有限,再加上技能等各方面的因素制约导致,升迁困难,索性干脆留居内地,或者退居二线城市,三线城市。而珠三角不少制造业的在内地安家落户,也正好与这一潜流相辅相成。
根据杰氏研究院的实地考察发现,从2013年起,不少企业(依然在珠三角地带)已经开始讲设备更新换代,力图用更少的人,来替代原始的人口密集型作业。而珠三角地带,以东莞为例,最低薪酬标准的出台,也是倒逼企业转型。
以原始的人口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正受到市场以及地方政府的压力,而这一类的企业,也将越来越不受到欢迎。
不少企业主称,人口福利消失,是制造业低迷的罪魁祸首。然而根据杰氏研究院最新一波的小规模数据调查显示,不少企业,管理与营销的低效性,无效性,是成为企业维持成本居高不下,最根本性原因。而这一点直接导致,企业所得净利润比例低,企业出现资金周转慢的困局。
以户外广告投放为例,几家在珠三角地带的规模企业,为了追求所谓“财大气阻”、“高大全”的客户印象,竟然在近乎无人的生活区(空置率非常高)投放广告。而这一广告投放方式其实可以选择的。
而在另外一个方面,工人的待遇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不少普工充满了抱怨。加班基本没有加班工资,工作时间被拉长,基本没有一点私人生活。有普工曾向研究员透露,等我工作了一年以后,我再跳那个厂。
事后,调查,两家同样行业的规模制造业企业,一家已经变相沦为另外一家的“人才输送”基地。而此前,两家企业势均力敌,不分上下。是什么导致企业人心涣散?研究员发出感慨的同时,也向笔者表示,管理无序,营销低效性才是这家在当地知名的企业的终极杀手。该研究员透露,企业中层管理,派系化,近亲化,也是很多企业的通病。层级组织得不到有效沟通,基层的不满一旦爆发,那么连带的企业口碑杂音在近一代普工群中会迅速蔓延。
以派系化为斗争的焦点,政绩是摆在中间管理面前的一道难题,所以不少中层管理不顾“正常延续性”、“持续性”的铺张式的营销,以及公关,而这也成为企业一大开销。
来自杰氏研究院的高层表示,不少企业尤其是珠三角地带的制造业,依然存在一个非常致命的疏漏:管理非专业化,营销非专业化。来自该机构的高管表示,不少企业依然以为请了一个MBA专业的人,来进行管理就是管理专业化,以为“凡事有人做,能做好,就可以了”,而这也是导致很多业绩不错的企业最终昙花一现。
截止日期,珠三角地带的企业,正处于冷热的两重境界,而关于珠三角地带的产业,笔者将进一步表示关注。(来源:2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