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农业 > 正文
农业

“爬地龙”栽培新模式观摩活动在夏县召开

2013-08-23 11:22:17  来源:

  为了进一步总结和推广爬地龙栽培模式,2013821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夏县县委县政府、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埋土防寒区爬地龙葡萄栽培新模式观摩暨研讨活动在夏县召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河北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副会长刘俊、中国食品工业协业葡萄酒、果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果葡中心主任朱济义等专家学者参与了此次活动。因涉及农民土地收益,运城市市委市政府、夏县县委县政府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运城市副市长陈竹琴、夏县县委副书记、县长葛作民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另外,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北方埋土防寒葡萄栽培地区的政府、企业、协会等也应邀前来参加该技术的研讨活动。

  821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授予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葡萄酒实践教学基地与爬地龙种植示范基地,陈竹琴副市长、李华教授、葛作民县长、胡俊鹏书记共同进行揭牌仪式。格瑞特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会等与会嘉宾在观摩活动上发表了与爬地龙技术有关的讲话。随后,由格瑞特组织政府学者、企业嘉宾参观了格瑞特生态园。在观摩现场,此项技术的主要倡导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李华教授,与嘉宾分享了爬地龙技术20年间的研究成果。在观摩格瑞特生态园同时,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的推广技术报告,下午来自全国寒区的专家与李华教授一起在山西夏县新兴大酒店对埋土防寒区葡萄爬地龙栽培模式的示范与推广进行了研讨。

  与会专家经过充分讨论,李华教授对此项技术形成如下意见:1、从实际出发提出了葡萄简约化整形修剪理论,创造了爬地龙的栽培新模式,是我国葡萄栽培制度上的重大革新,为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提供了科学依据;2、实现了简约化的同时,提高了葡萄埋土防寒的效率和安全性;提高了树体对水肥的利用效率,以此延长寿命;显著改善园区生态环境;3、经过为期20年的试验研究和田间验证,爬地龙的栽培新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在以夏县为代表的埋土防寒区域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得到了葡萄生产者的高度认可并创造了良好的生产效益。

  爬地龙项目历时20多年,经过采用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方法,通过大学+公司+协会+基地的推广模式,在山西、宁夏、甘肃、新疆、内蒙等地的酿酒葡萄区已示范推广25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栽培面积的22.7%(按照2012年底酿酒葡萄种植面积为110万亩计算),新增产值48亿元,节约开支500/亩,年节支1.25亿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夏县城西10公里的鸣条岗,处于北纬35°,海拔450--560米,是国际公认的葡萄原料生产地带,也是我国著名的葡萄基地之一,与世界著名的葡萄酒产地法国波尔多基本处于同一纬度。其非常适合于酿酒葡萄品质的形成,是乾和葡萄酒品质卓越的基础。格瑞特生态园就选址与此,占地5000亩,目前已完成投资1.6亿元,通过建设以此带动周边5000户农民种植酿酒葡萄25000亩,实现亩产经济效益4000元以上,每年为农民创收超亿元,达到户均增收6万元,人均增收超万元。真正带动和引领农民科学种植酿酒葡萄,不断提高葡萄品质,为生产优质高档的格瑞特葡萄酒提供最优质的葡萄原料,把格瑞特葡萄酒做优、品牌叫响真正实现做中华葡萄酒文化的传承者和引领者。


   公司新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