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界大咖捧场“和院士一起做科普”总决赛
12月21日,北京天文馆,“爱写作是科学写作的第一动力,写写写总会有成果的”。由蝌蚪五线谱网站主办的“找到‘爱写作、懂科学’你”——和院士一起做科普”活动终于画上圆满句号,在决赛活动暨签约仪式的现场,受邀为本次活动做总结的中国科普作协荣誉理事、《科技日报》原副总编辑、本次活动评委会专家组长王直华老师说道。
“找到‘爱写作、懂科学’你”——和院士一起做科普”活动共历时6个月,参加总决赛的30名选手是从最初海选阶段的800余名投稿者中脱颖而出。在经历了文稿评分这一环节后,12月21日当天的实习汇报环节是他们角逐最终大奖的最后机会。
为让写手们能传播出更准确的科学知识,而非只拘泥于书本材料,在比赛前半个月,30位选手被分成三组分别师从生物基因、科学考古、大气环境等领域的院士,跟随科普导师们进实验室探讨科学问题和科普方法,接近科学、亲身实践。这一环节的设置和各组在实验室里的表现得到评委、中国科普作协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金维克老师的赞赏,“既然要传播科学,就应该以自身实践为基础,考证后再把准确的知识点传达给读者”。
现场pk环节,各组的代表们从更丰富的科学视野、更专业科学的角度去解读他们的选题,讲述风格不一。古生物组的全面生动、物理组的脱口秀式幽默、地质组的严谨细致,他们有的重创新、有的重表述形式、有的则重专业性。现场观众的神经在不同的节奏里游走,认真听取每一组的报告。王直华老师肯定了他们在台上的表现,并阐述了自己对优秀科普文章的理解:不仅要专业,还要有趣味性,能打动读者的心胸。正如白居易一句名言里说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另一位评委老师、《环球科学》编辑部主任储波则寄语写手们将科普写作这件好玩又责任重大的事儿坚持下去,让中国的科普强大起来,带动更多人去关注科普。
在经过评委现场点评、评分之后,现场最终决出1名金牌写手、2名银牌写手以及5名铜牌写手,并由中国科普作协副理事长刘泽林老师、中国科普作协秘书长石顺科老师、北京科技编辑记者协会理事长黄天祥老师等到场嘉宾们颁发了创作基金。手捧荣誉证书的那一刻,满脸稚气的选手们已不再是海选初期以写科普文章为兴趣的写手,而已升级成为蝌蚪五线谱网站的签约作者。我们将能在蝌蚪五线谱网站上阅读到由这支科普生力军用心和责任感执笔撰写的更硬、更有趣味性的科普作品。
更多比赛详情请关注:
蝌蚪五线谱官方网站:http://www.kedo.gov.cn/
蝌蚪五线谱官方微博:http://e.weibo.com/kedouwuxianp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