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宣贯会成功举办
由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指导,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联合制订的北京市首个软件成本度量地方标准《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于今年11月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我市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工作拥有了科学、标准的费用评估方法,有助于规范行业市场、推动软件企业提升生产效率,提升产业增长质量。
2013年12月18日,《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地标宣贯会在京仪大酒店成功举办,市经信委副主任姜贵平、电子政务处处长潘锋、软件处副处长仝海威、科技标准处副处长梁化君、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会长华平澜、北京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总裁胡才勇、北京软件行业协会秘书长龙飞、北京软件行业协会过程改进分会秘书长王钧等领导与专家出席了此次会议。同时,来自北京市委办局用户代表、区县信息化主管部门用户代表、广大软件企业用户代表等200余人参会听取了标准介绍,并进行了现场交流。
市经信委姜贵平副主任在讲话中指出,软件业作为北京重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近年来已经有明显的增速下降态势。软件产业链条中精细化标准的缺失是阻碍很多软件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重要原因。经信委非常重视产业标准化环境建设工作,委托软交所牵头,联合北京软协过程改进分会等专业机构制订的《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是规范化促进产业规模健康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事件。
好的标准还需要好的落实,如何切实推动标准贯彻实施,将是下一阶段各方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姜贵平主任提出了两点希望:“一方面,我们希望软交所充分发挥软件交易市场平台的重要作用,在入场交易环节中让交易双方有据可依,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在现有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建立间产业标准化体系,使得未来我市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能够在标准化的规范体系框架内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经信委也将全力推动软件成本度量在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申报和评审过程中的贯彻应用,帮助用户和开发建设者双方遵循客观规范的方法论,使得政府信息化建设更加规范,从而带动软件产业的良性发展。”
对于《信息化项目软件开发费用测算规范》的实际应用价值,华平澜会长表示:“尽管成本测算标准正式发布时间不长,但是标准的应用已经先期开展,迄今已经有银行、税务、海关等不少大型行业用户应用了标准。实践证明,标准有效解决了软件项目预算编制缺乏依据、过多依赖专家经验、关键业务需求模糊、难以识别合理报价等一系列长期困扰大家的难题。当然,未来标准的应用离不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行业基准数据的支持,过程改进分会和软交所还将认真听取用户反馈,充实行业基准数据库、完善标准应用指南、编制标准释义、推出系列培训教材,方便用户使用。”
作为北京市地方标准《软件成本测算规范》标准起草组的牵头单位,北京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交易所对该标准的需求显得由为迫切。“作为一个专业的软件交易公共服务平台,软交所一直希望通过更客观的方式,帮助交易双方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定价权之争”,软交所总裁胡才勇这样表示:“目前,有很多大型的信息化项目,在预算和定价时仍然依靠专家们拍脑袋的方式决定,这间接导致了最低价中标成了一些项目招标时的潜规则,非常不利于我国信息化进程的发展。从软交所的角度看,我们希望通过规范,解决交易过程中的定价问题。我们说在交易行为里,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尽管价格波动有时会偏离价值,但制定这个规范,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信息化项目开发的过程,可以通过这个标准作为对应其价值的评判依据,在这个依据上,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基础,这是我们制定这个标准的最根本原因。”
为了帮助参会企业更好地认识标准、应用标准,北京软件行业协会改进分会首席度量专家王海青在会议中专门对标准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回答了现场观众的提问。经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与会企业纷纷表示,建设客观、可信的软件成本测算规范,对于建设阳光市场、倡导健康交易、维护规范秩序、营造公平环境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有助于推动规范有形的交易市场建设,促进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