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古典纯净与魔幻华美之间——古诗词作手龙孤独
龙孤独,本名杨依然。现居北京海淀区,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为人大艺术学院文化艺术策划专业研究生。因其作品新颖,文字华美,气息独特而一时间被关注。曾在《诗刊》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古诗词作品,亦有网名“暮紫如烟”发表作品于网络。曾任诗联盟(原BVI诗词)网站版主,红袖添香古诗词编辑,烟雨红尘文学网编委,榕树下编辑等。2011年获得中华诗词研究院所举办的屈原奖词部十强。
其作品多为古典诗词,内容及写法上却与传统的古诗词完全不同。有新诗笔法,亦间有印象画派之艺术特色。词笔中特别注重光影与色调的搭配,尝以动漫,网游诸类风格入词。诗词中神秘奇幻与空灵华美并存,宛如夜色里华衣曼妙,荒境中光影寥落。仿佛以词笔写生拟物,饱含意象错落之感与视觉境界之塑造感。
其诗词多以慢词为佳,其《念奴娇.水晶兰》、《沁园春.水萤》诸篇,想象新奇,幽远清寒,尝以魔幻意象为本事入词,有幽微处如“魅影灵魂,花精凉翼,舒展瓷蓝月出时。”,亦偶有宏大场景“风雷下,看紫穹天火,千界琉璃。”,自成情韵,如动漫或3D网游动画,尽华丽之所极。复有《沁园春.生死花》“尘沙影底,腥红日暮;冷光破晓,暝色荒途。”幽诡荒芜,凝重沉郁。间有小令亦佳,如《木兰花.草原之冥想》“风车静转无人夏,青陌翩然归白马”纯净美感之动静错落置于极静之境,似巴洛克文学特点,亦有清新之美。而《卜算子.梦》之“城市若枯颜,深陷于魔镜”则极具卡夫卡表现主义风格之荒诞感。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全新的创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被学术派所认可。从《诗刊》到2011年中华诗词青年峰会,都对其这类风格的作品做出了肯定。《诗刊》中选《临江仙.Minas Tirith之夜》与《五古》两篇刊登,取其象征派色泽与后现代之摩登玲珑。2011年中华诗词青年峰会“屈原奖”中,龙孤独入选“屈原奖”词部十强,评委取其印象派迷离色彩,最终在九位评委的投票评选中获四票,排名第七,足见当下学术派对其作品不乏认可度。知名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华诗词研究院学术委员,屈原奖评委谭作文曾评之“自成一家风格,我甚是喜欢。”并在2010年屈原奖评选中给予93分的成绩。
进入后现代的文学,多以跨界融合为尝试点,每每带来“惊艳”甚至“神迹”般的阅读体验。传统诗词与魔幻,网游,动漫诸类风格的融合,不仅是十分新颖的尝试,更说明作者在平时对这些领域均有涉猎与积累。此类领域间跨度之大,则更易融合出具有独特艺术架构的作品,无论在艺术性上还是艺术关注度价值本身,都会具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