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霖:管理的焦点不能只放在优秀员工身上
管理的焦点放在优秀员工身上,比放在更多的普通员工身上,两者所创造的业绩,到底哪个更大,哪个更小?
HIERSUN(恒信)钻石机构董事长李厚霖认为这个问题争论的焦点在两个词上:成本、收效。
首先说到成本,是每个管理者都需考虑的问题。但在众多的管理理论和书籍中,这个词往往是被无声地忽略了。这也导致大部分的管理理论在实际运用中并非总如书中那么理想。
李厚霖认为,成本一定是有限的。不管是自己创业,还是作为公司聘请的管理者,能拿来投入的管理成本一定不是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在有限的成本内,时间成本也好、财务成本也好,当我们面临一个业绩压力,或者说想要创造更多更好的业绩时,是不是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造80%业绩的那20%优秀员工身上?在实战中,这也许无可厚非。
再来说收效。有人说,每个人的能量都是相当的。末位员工的发展潜力、提升空间远远大于优秀的人才。所以,把焦点放在更广大相对平庸的员工身上,所爆发出的潜力和成效,一定会比放在优秀员工身上大。
但李厚霖不这么认为,“其实在提升空间这件事上,优秀员工的潜能往往会比相对平庸的员工更大。因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不管焦点在不在他们身上,优秀员工在这条路上,已经走在了前面。“
那么,成本少,收益大。以上是不是就足够支撑“管理的焦点应该放在优秀员工身上”?但是,在管理的实践中,事情并不是这样发生的。
李厚霖说,“我们必须承认,某种程度上来说,优秀员工创造的业绩一定是在整个团队中占据大部分比例的,可能达不到二八理论,但也是相当大的比例。但我们又必须承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真正占据一个管理者最多时间和精力的人,往往是那些不够优秀的人。”
这是一个伪命题,也体现了很多管理学上的悖论,我们知道该怎么做,该把重心放在哪里。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这么做。因为管理,从来没有理想状态。
“实际上,管理针对的是团队。企业发展,靠的也是团队。优秀员工的意义固然非凡,但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在历史上从来没有定论。可无一例外的,英雄频出的年代一定是动乱的年代。三国、春秋,均是如此。在一个稳定的平和的社会里,我们看到的,一定更多是整个民族的力量,而非个人英雄。”
李厚霖认为对企业来说也是这样。企业不能完全靠那20%的优秀人才去发展,越是靠“英雄”的企业,说明还处于初始阶段。真正成熟的企业,应该是靠一个完整的运营机制,靠科学的流程和贯穿其中的企业文化。苹果的今天当然离不开乔布斯,但如果乔布斯没有把他的文化理念、极致苛刻的精神完全植入这个企业,苹果能走多久也要打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