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繁荣法学研究 服务美丽天津建设
—访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散襄军
天津市法学会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进平安天津、法治天津、美丽天津建设,提出了各项工作要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扎实推进法学理论研究,努力开创法学会工作新局面。近日,本社记者专访了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法学会会长散襄军。
建设美丽天津,平安天津是基础,法治天津是保障
记者: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要求法学会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中更有作为,请您谈谈天津市法学会是如何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
散襄军:建设美丽天津,平安天津是基础,法治天津是保障。我们坚持立足当地、研究当地、服务当地,自觉地把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会建设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创新思路、谋划举措、推动落实,努力开创繁荣法学理论研究、做好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一是推动法学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天津市法学会组织开展了首届“天津市法学优秀成果奖”和“第四届优秀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一批优秀法学研究成果获得市和国家级奖项,这些为加快推进法治天津建设发挥出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推动法律服务,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天津市法学会抓住平安天津、法治天津、美丽天津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了20项重点研究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前瞻性、指导性的研究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法学理论支撑和法律服务保障。
三是推动法学会会员队伍建设迈出新步伐。天津市法学会在全市各高校法学院、科研机构加快会员发展的同时,积极推动在法律实务部门的会员发展。今年以来,全市法律实务部门新发展会员3328人,法院系统2446人,检察系统347人,公安系统205人,司法行政系统330人。
四是法学会工作对外交往实现了新突破。天津市法学会完善了与天津市高等院校法学院、科研机构、立法、执法、司法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密切与天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研究咨询部门的联系沟通,积极争取研究课题,力争使更多的研究成果进入决策层。
五是法学会制度机制建设得到新加强。天津市法学会建立了“法治天津”建设项目单位联合科研制度、专家委员会组织工作制度、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制度、科研课题管理制度、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评选、会员之家管理服务等25项制度,促进了法学会工作规范化。
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记者:《法治天津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实施,对繁荣发展法学理论研究、推进法治天津建设有何重要意义?天津市在加强法学会建设、开展法学会工作上重点做了哪些方面工作?
散襄军:天津市颁布实施的《法治天津建设实施纲要》,对建设法治天津,加快推进全市社会法治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天津市法学会在繁荣法学研究、服务法治实践等方面作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天津市委高度重视法学会建设,为实现走在全国前列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在市法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市委明确提出法学会工作要坚持高标准、追求高水平,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市委分管领导经常深入到市法学会,对推动目标任务落实给予重要指导,从强化体制和班子建设入手,全面推进法学会各项建设。
二是制定法学会建设发展实施纲要,把走在全国前列体现在各项工作中。去年12月,我市颁布实施了《法学会建设发展实施纲要》,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目前,市法学会按照纲要规划,建成了全市“会员之家”,广大会员有了自己的活动场地;建成了市法学会网站,法学会工作的辐射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建成了市法学法律专家人才库,“思想库”和“智囊库”的作用进一步显现;建成了会员数据库,会员的数量和覆盖面进一步提升;新建了国际经济法学分会、犯罪学分会、刑法学分会,还将组建环境法学、体育法学、卫生法学等学科分会,全市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的法学会研究体系;建立完善了一批制度机制,法学会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是搭建更加广泛的服务平台。天津市法学会积极推动工作延伸,建立了与人大政协委员和群众代表、各学科分会、会员联络员、区县法学会定期会商联席制度,组织广大会员和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开展“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活动,利用社区警务所、社区法庭、社区司法所、社区检察室和“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的平台,积极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培训,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矛盾化解工作,解答群众涉法涉诉咨询,成功调解了一大批涉及群众利益的邻里纠纷、物业纠纷、婚姻家庭财产纠纷等问题。
自觉做到“六个坚持”
记者:天津市法学会结合当地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请您谈谈新形势下大力繁荣法学理论研究,做好法学会工作应该重点把握哪些方面?
散襄军:应该讲,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国法学会坚强有力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是全市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勤奋工作的结果,是各有关方面积极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尽管我们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快法治天津建设的要求仍有差距,与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仍有差距。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到,新形势下繁荣法学理论研究,做好法学会工作,要更加注重、更加自觉做到“六个坚持”:
必须坚持用中央的指示精神和市委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确保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学会工作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必须坚持把繁荣法学研究和做好法学会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推进,积极主动提供法律服务,保障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向更高水平发展。
必须坚持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健全完善学术引导机制、评价激励机制、成果应用转化机制、服务管理机制、协作交流机制和保障机制,搭建起法学研究与法治实践应用对接平台,把走在全国前列的要求规范化。
必须坚持抓好会员队伍和研究分会建设,这是繁荣发展法学理论研究、开创法学会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基础。
必须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合力共同抓,统筹社会力量,广泛动员法学法律工作者,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繁荣法学理论研究、推动法学会工作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党委政法委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加强和改进对法学会工作的领导、指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确保宪法法律正确实施。
天津市法学会简介
天津市法学会成立于1979年7月10日,1985年正式列编,共10名政法专项编制。先后建立了市法学会应用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等11个分会,目前新发展会员3325人。
散襄军简历
散襄军,男,汉族,1954年6月生,湖北襄樊人,197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12月参加工作,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十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
散襄军曾先后任共青团天津市委副书记、书记、市青联主席,天津港保税区工委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主任,塘沽区委书记,市外经贸委主任、市委外经贸工委副书记,市委滨海新区工委副书记、开发区保税区工委副书记;2001年7月任天津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2007年6月起,任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