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失意的“零次考”,没什么大不了!
输了零次考,怎么办?
“零次考小孩居然考了班级倒数。喔唷,我们真是又气又急。”前来智立方学习中心咨询新学期辅导班的姜女士继续说:“关键是,第一次考试就考的这么差,给学校老师留下了坏印象。今后的日子不好过了。”开学第一周,被零次考(摸底或分班考)弄的焦头烂额的考生及家长不占少数。考生们经过这一“烤”真是伤的不轻。
智立方提醒到:开学第一考,考后分析远大于考试本身。成绩不好只是一时,要快速走出低迷情绪,找出考卷中的失分点,揪出学习症结才是首要,也为高分期中考做充足准备。
个性化教学,好在哪?
90后的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表现出极强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或是爷爷奶奶一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并且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他人的意见不轻信,不盲从。已经渐渐产生了自己的行为判断标准。
孩子们的倾诉对象变成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可惜的是父母不属于此行列。孩子们认为父母经常依靠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社会经验来干涉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代沟由此产生。然而个性化教育教师的角色却更容易被孩子们接受,在学习上能得到孩子的认同,在生活上也是亦师亦友。免费教育热线:400-820-0933
【经典案例】
市重点高中的王同学很聪明。中考数学考了150分。但是进入高中后成绩一路滑坡,高三的摸底考成绩惨淡,学习信心和学习状态越来越差。到后来更是到了150分只能考50分的地步。
很多初中优秀生到了高中就失去了原本优势,初中学习好不代表高中学习一定好。其实初中时教师常常把知识掰开揉碎地细讲,同时还选取相当数量的习题去巩固这一知识;而在高中却常常是在新知识的开始阶段,例题即有一定的坡度。尤其强调知识的“以旧带新”和“横向,纵向的沟通,联系”。学生总感到新知识没有完全掌握,更新的知识又接踵而来。
而且智立方董老师和学生做一对一交流,发现王同学生活中充满了情绪化,情绪一上来一句话都听不进,父母一着急就开始训斥,结果火上浇油。然而董老师又发现王同学经常会另辟蹊径,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解题方法。之前的一些老师觉得他的这些方法既不系统也不一定正确,所以都直接推行常用的方法和结论,这让学生很难接受,随后就开始抵制老师,厌恶数学。
针对他的这种情况,董老师每次都是积极配合,从孩子的角度进行考虑,对于个别巧方法予以鼓励表扬,其他的采取对照的方法,让学生对比自己的方法和老师的方法,然后再分析目前的形式:“高考是可以定终身的一次考试,你的思路方法确实很有想法,但是现在以你的基础、所剩时间而言,如何拿到最多的分数才是首要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学生自己的态度有了明显转变,开始主动接受老师的方法、结论,最后如愿考入了理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