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教育 > 正文
教育

湖北省天门中学百年校庆新闻发布会召开

2012-04-16 15:00:36  来源:

  2012年4月14日,湖北省天门中学以“百年天中路千秋教育诗”为主题的百年校庆新闻发布会在天门市教育局二层会议室隆重召开。

\

  湖北省天门中学是一所享誉全国的省级示范高中,始建于1912年,坐落在茶圣陆羽故里——天门市竟陵钟惺大道,至今已走过百年的风雨历程。
  此次百年校庆由天门市人民政府主办,天门市教育局和天门中学承办,将于2012年9月29日在天门中学举行盛大庆典。

  天门市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统战部部长刘艺新出席发布会。为保证天门中学百年校庆工作顺利进行,市委、市政府已成立了“湖北省天门中学百年校庆筹备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由市长柯俊同志任主任,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任副主任。筹备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天门中学。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市委统战部部长刘艺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市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和平任常务副主任,郭慧玲、黄延平、朱国璋、刘千军同志为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校庆的筹备和组织工作。

\

  背景资料:
  天门中学走过了一百年的风雨历程。这一百年,她不仅为祖国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而且给学校、给社会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就是学校的特点、特质和特色,是学校的精髓和灵魂。
  一、 铁肩担道义,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学习、奋斗、献身
  天门中学始建于民国元年,在战火硝烟和民族危亡中走过了37年。学校一届又一届的师生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和考验。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学习、奋斗、献身。其中一些师生肩负民族解放的重任,为祖国人民献出了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成为可歌可泣的革命先驱。
  二、办学争一流,长期坚持把创造第一流的工作和业绩作为学校奋斗目标

  天门中学的师生员工在百年磨砺中形成和突显出一个特点,不甘落后、不甘平庸,勇立潮头,勇争一流。创造第一流的工作和业绩,是学校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是一代代天中人几十年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核心价值观。

\

  三、传承铸师魂,靠优秀教师群体撑起天中优质教育的蓝天
  天门中学从建校之初起,其创办者就热心教育,潜心教学,为后来者做出了极好的榜样。据1912年在学校就读的甲班学生李延禧回忆,校长胡子明、监学沈肇年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的精神令人崇敬。他们吃饭与学生同桌,晚上有时在教室与学生同坐在长凳上,共用学生点的植物油灯批改作业。学生就寝后巡视寝室,次日黎明又先到寝室门口督促学生起床、上早自习,朝夕与学生共同生活。两先生书法精湛,经常为学生表演书法。胡先生教授国文,主张学生于听受外,贵在自解。教法上多采取指定选文,由学生预备,上课时指定数人分段试讲,然后评述。学生讲解忽略之处,则重申讲明。对学生作文,喜当面批改,边批边讲,指出错误原因及改正的途径。沈先生上修身课,多讲述天门革命前辈李长龄、白逾桓等的革命事迹及人品,感人至深。1930年5月至1931年5月,共产党员、天门中学英语教员黎崑尘担任中国共产党天门县城支部书记。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向学生贯输进步思想。学生黎树德、邹获帆、文振鑫、程锦玉等都受到他的影响,以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全国解放后,学校教职员工秉承前辈教师的优良传统和天门所特有的厚重的文化底蕴,坚守师道,崇尚师德,弘扬师风,倾心教育,为人师表,无私奉献,带出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使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出类拨萃。仅1978年至1982年,在恢复天中历史声誉的几年时间里,学校教师职工勇挑重担,互相协作,感人事迹,就举不胜举。毕业班的教师只嫌教学时间少,不怕工作负担重。饭后休息时间和节假日也到学生中去个别辅导,给成绩差的学生补课。轮到晚自习辅导时间,不管电视节目怎样诱人,都按时下班。学校在教学工作中遇到某些困难,教师们都从全局着想,甘为人梯。1978年秋,为了解决高中应届毕业班“重点不重”的问题,重点班里成绩差、跟班困难的学生要调到别班去,非重点班班主任宋善敏首先表态:“为了重点,从重点班中筛选下来的,加到我的班,尽量加,加到70人都可以”。物理教师黄权威担任高一两班物理课,一共10节。当时初三缺物理教师,他自报加一班初三物理课,每周4节。在毕业班复习资料急需刻印而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校办工厂的同志自告奋勇,利用业余时间义务刻写。有的体育教师也自告奋勇,帮助油印,使教师们很受鼓舞。年满六十岁的老职员黄宏芳,为了保证按时完成刻印复习资料和各科试卷的任务,经常牺牲休息和睡眠时间。此外,不论风雨寒暑,黎明深夜,打铃准时不误,他多次被评为学校模范。政史地教研组长,学历史专业的李正华老师,长期患病,身体虚弱,在政治教师不足的情况下,挑起了“高考两百分”的重担,除教一个文科毕业班的历史外,还教了一个理科毕业班的政治课,在1979年高考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地理教师、共产党员鲁荣刚,身患胃溃疡,有时强忍剧痛上课,多年未缺过一节课。他连任三届文科班班主任,和全班教师齐心协力,使文科班越办越好。1981年,文科班38人参加高考,过大专分数线的36人,进重点院校23人。全省文科高考前8名,就有5名出自这个班。身患严重高血压的崔道高老师,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后,经常深夜不眠坚持工作,也顾不得住院治疗,最后倒在了他执着坚守的讲台上。物理教师王廷梁,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在他身患癌症必须住院的前一天,还忍着剧痛坐在凳子上讲完了他一生中的最后一节课。1981年6月29日,他不幸去世,年仅四十二岁。他在弥留之际,还希望能知道他所教学科的高考成绩,并用颤抖的手写下了“我要看见学生成才”几个字。年满六十岁的潘嗣安老师,在1979年高考前三个月,接替因病去世的高中毕业班理科重点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崔道高的全部工作,高考前几天,因声带癌住院。手术后才四个月,他毅然担任资料室工作,与全国几十所学校交流教学资料,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进入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学校“状元摇篮”的名声越来越大,全国各地到学校参观访问的人越来越多,学校领导和教职员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学校坚持“办好学校要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实施六项工程。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视野开阔,既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又具有娴熟的教法学法指导艺术,以及扎实的业务基本功底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学识丰富、教育有方、朝气蓬勃、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四、潜心育英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建校百年,学校始终把为国家、为民族培养人才作为根本职责。无论是建校初期比较单纯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是革命战争时期在教文化课的同时向学生灌输进步思想,引导他们走上革命道路。全国解放后,学校更是坚定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国家培养社会最需要的优秀人才。
  百年的脚印,百年的追求,百年的探索,百年的共同发声。此次百年校庆,不只是一场欢歌盛典,一段风雨历程的见证,更是走向未来的腾飞之梦。


   公司新闻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