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全部资讯 > 服装 > 正文
服装

“足迹-中国服装万里行”活动第二站:上海

2011-10-26 11:59:32  来源:

  (联合电讯/上海)--中国服装网与服装时报联合主办的"足迹-中国服装万里行暨全国服装产业考察活动"于10月17日到达第二站上海。在上海站停留了短短的三天时间,专访了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秘书长戴自毅,赖氏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赖塞维,帕兰朵副总经理高小明,绿盒子童装线下运营中心总监袁锋,娜天女装总经理成以波等服装企业高管,探索上海这个专业服装市场蓬勃发展的奥秘。

\

\

\

  上海,昔日的十里洋场,上个世纪之初西方时尚文化在这里着陆、生根、发芽……如今,上海这座国际化都市散发出独特的时尚味道,中西合璧、腔调十足。

  透过上海时尚的外表,背后是深厚的纺织服装脉络。上海成陆已有6000年历史,明代“松江布”就有着“衣被天下”之美誉。十九世纪末,上海纺织引领中国进入近代动力机器纺织时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纺织服装业作为上海的支柱产业,为上海乃至全国纺织服装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新世纪之初,纵观上海服装产业,在这个从不缺少时尚的城市,其服装产业的业态也显出了一些鲜明的特质。

  产业“轻”转型

  提到纺织服装,人们大多联想到得是轰隆作响的成排纺织机械、流水线上辛勤劳作的纺织女工,“过去是以制造业为主,而现在的上海服装却是以品牌建设为主。”在采访中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戴自毅这样描述。中国是世界的制造工厂,更是服装制造工厂,而正在其他地区的服装产业苦寻转型升级之路时,上海的服装产业已经慢慢实现了“轻”转型。

  上海之所以可以先行一步,这与上海的时尚氛围脱不了干系,一段殖民历史留给了上海伤痛,却也留给了上海一笔宝贵的时尚财富。早期的殖民文化,加之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及建国后上海的城市定位,使之这里对于各种时尚文化兼容并蓄,相比北方和内陆这里足够开放,相比南方沿海的开放,这里又足够厚重。

  随着服装产业之身发展规律和人们消费意识的变迁,品牌运营、品牌文化成为了服装企业重要的一课。于是上海涌现出了一批善于运作品牌的服装企业,如恒源祥。当年,一句“恒源祥、羊羊羊”的广告语让这个品牌传入千家万户。但却鲜有人知这个到处见得到其产品的品牌,是自己不生产产品的,他们将产品外包给全国各地的工厂去做,这个品牌依托的是一个遍布全国庞大产业链。剥离开生产,他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用于品牌运营,无疑这种模式更适合当下的商业环境,也更适合上海的产业规划和城市定位。

  不同于恒源祥,目前总部设在上海的休闲服品牌美特斯·邦威将品牌运营这条路走得更远,在中国服装行业率先采取“虚拟经营”模式,走品牌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

  在上海这样的品牌还有很多,他们看中的是上海的品牌发展环境,品牌经营不是空中楼阁,要有高端的城市定位为前提,要有根深蒂固的产业链为基础,要有兼包容和开放于一身的城市环境为条件,而恰巧这些上海又都同时具备。

  从制造产业到创意产业,不是简单的量变,而是意义深远的质变,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关键之所在。品牌运作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服装产业的短板,中国更多的服装企业需要这样的“轻”转型,在上海,这个可喜的变化似乎到来得更早一些。

  国外时尚注新鲜血液

  上海被誉为东方明珠,也是中国的购物天堂,游走于上海的各大商圈,不乏炫目的国际时尚品牌,当年很多国际一线、二线品牌都将上海选为了进军中国市场的第一个着陆点。

  位于南京路上的恒隆广场被誉为中国内地奢侈品商场NO.1,再如虹桥商圈等也是上海未来高端购物的重要“生力军”,除却时尚大牌,很多国际最新流行的时尚模式、时尚元素也都不约而同地首选上海,如2007年H&M位于淮海路的中国内地第一家门店开业,就一举引爆了中国的快时尚消费热潮。

  如此众多的国际品牌入驻,一方面加剧了市场竞争,给本土品牌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但另一方面,也给上海的时尚产业注入了无限的生机和动力。首先,这些国际品牌带来了国际前沿设计趋势,可以给国内的设计理念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次,国际品牌的先进品牌理念,对于当前的中国很多服装品牌都有借鉴的意义;最后,国际品牌的丰富也可以提升上海商业环境的档次,给上海的服装时尚业注入新鲜血液。

  历史上沉淀下的殖民文化,也使上海人更易于接受一些国外的时尚,外来时尚文化往往可以被上海人化压力为动力,使之成为上海服装产业发展的正面能量。这种大气和开放,正是上海时尚最为可贵的品格。

  就在今日拉开帷幕的2011上海时装周,主办方选择由华谊兄弟时尚倾力打造开幕式。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就表示,与时尚集团合作举办“上海时装周”开幕式这样国际性的时尚盛事,还是第一次。但事实证明,华谊兄弟时尚依托集团的综合平台和品牌力量,不仅让中国时尚融入国际,也很好了让国际时尚走入了中国。如这一次华谊兄弟公司力邀有“西太后”之称的VivienneWestwood在上海走起了“亚洲首秀”,引得无数国内时尚先锋人士叫好,也着实证明了上海离世界性时尚之都更近了一步。

  创意能量积聚

  不管是精心打造的上海时装周,还是具有国际水准的“西太后”首秀,都可以看出上海已成为国内的时尚创意中心的端倪。在全国服装产业新一轮的转型升级大潮中,制造业转向创意产业是必然方向,上海、北京、广州这种一线城市无疑要转向创意中心。在这点上,上海也显出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各服装企业将生产中心转离上海的同时,更多的品牌选择将上海作为形象展示之地。美特斯?邦威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起家于浙江温州的休闲品牌,伴随着企业成功上市和品牌形象升级,几年前将总部从浙江搬到了上海。在采访中,戴自毅表示,这一点与上海人才多很有关系,很多国内外知名服装设计师都聚集上海,他们在上海这样的城市早已形成了生活圈子,在这里他们更容易触碰到时尚元素,更容易迸发出时尚灵感,形成了上海设计师群体。各路品牌也就循迹而来,将上海设为研发中心、展示中心。

  上海所在的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服装制造业的重要一级,上海作为其中心,自然形成时尚创意核心,而周边的江浙地区深厚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与之形成梯度差异和互补。在市场作用的调解下,很多江浙地区的服装企业选择到上海“做品牌”,上海的创意优势是对于这些品牌最好的诱惑。

  此外,在上海还活跃着一批独立设计师,最具代表性的如长乐路、新乐路、泰康路等,美国先驱导报等国外媒体争相报道长乐路,有人说长乐路与纽约的SOHO区和东京的里原宿很相像。这些设计师将自己的设立创意与上海独特的时尚文化完美融合到一起,实现共赢。

  时尚与艺术从来就不会分家,上海之所以成为国内的时尚创意中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海浓厚的文化氛围。2010年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对上海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4%,已成为上海市的支柱产业。淮海西路的“红坊”、虹口区的“1933老厂坊”、莫干山路的“M50”等文化创意园都已成为了上海的文化新地标,吸引无数艺术家进驻。时尚与艺术之间已然不只是跨界这么简单,期间千丝万缕之联系,让人很难断定出清晰的界限。

  音乐、美术、文学、时尚……各种艺术在上海这片文化沃土上共生共荣。

  老牌企业需创新

  在这里,有辉煌的纺织服装产业历史,也有着鲜活的时尚脉动,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与对撞中,上海时尚产业的矛盾与尴尬也不容忽视。

  相比于强势大气的国际品牌和生机勃勃的本土新生品牌,一大批上海传统服装品牌不免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三枪、开开、春竹、海螺等这些早期上海知名品牌在新时期的市场激荡中,渐渐丧失了原有的优势,或是之前国有企业的固有体制,或是落后的经营理念,现如今都成为了其发展的桎梏。时尚潮牌层出不穷、时尚潮流瞬息万变,消费者在新的商业环境中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老牌服装企业如何对接全新的时尚产业、如何成就百年品牌……也是摆在上海服装产业面前一个严峻的挑战。

  岁月纵有变迁,恰恰是这些上海老牌服装传承着海派服装的珍贵传统,他们不该被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所落下,反而应该借助多年沉淀的品牌文化,成为海派服装的中流砥柱。

  海派服装和上海时尚是厚重的,也是年轻的,于此可以随手拾起百年间遗落的种种时尚风韵,也可以让人对于未来的中国时尚产业充满希望。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城市,足以令纺织服装这个传统产业在这里有所继承、有所突破,期待东方时尚,华丽转身。


   中国服装网简介

    中国服装网成立于2001年7月,是领先的服装行业门户网站、主流网络媒体;提供专业的B2B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互联网应用服务;主营网络营销推广、网络广告发布、电子商务交易、企业网站建设、诚信会员服务等五大业务。2007年6月,中国服装网同网盛科技达成紧密战略合作;2008年4月又与中华服装网强强联合,共同推进服装产业大发展。
    网 址:http://www.ef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