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谷》 100年前的金融战争
(联合电讯/北京)--2006年,央视大戏《乔家大院》的上映把晋商热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其实,之前的高潮是另一个电视剧《白银谷》,再之前的,则是小说《白银谷》。如果追溯晋商文化的亮点,结合当今国家政策上对文化产业的支持,要进一步弘扬晋商文化,就要站在打造晋商文化品牌的角度,打造一个晋商文化产业链。
2011年初,新版图书《白银谷》正式由山西会馆网策划、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山西会馆网介绍,他们之所以策划再版图书《白银谷》,是因为《白银谷》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晋商文化产业的第一品牌,仅以投资计算,电视剧加电影的实际投资金额即有2亿人民币之巨。因为小说《白银谷》写的故事发生在太谷,如今,很多人称太谷县为“白银谷”,而太谷当地人也多以太谷为白银谷自居。
具体来说,为什么要再版,山西会馆网曹东家介绍:
一、《白银谷》是最经典的晋商文学作品。
用一个最字来形容小说《白银谷》,一点也不为过,因为,这么多年来,对晋商的阐释,从文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是达到了一个极致,短期内,大概是不会有人能够再突破这方面的工作了。
因为,当年,作者成一先生为此到祁县挂职县委副书记进行调查研究,这,是如今的作家几乎不可能再做到的事情了。
从文学的角度来说,洋洋90万字,篇章的顺溜和结构的舒适,内容上对晋商故事的阐释,可读性极强,文学性极佳,都有相当的高度。
二、《白银谷》是对晋商理念的最佳阐释。
读《白银谷》,可学晋商。要学晋商,必读《白银谷》。
晋商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商帮,如果说,对晋商的经营、管理等商业经历和商业理念有一个最合适的教程的话,小说《白银谷》是不二之选。
用人,如何用;选事,如何选?这些,在小说中都得到了绝佳的阐释。
小说的第一节“莫学胡雪岩”,就是对晋商理念阐释的一个最典型的片段。
晋商成功的密码是什么?作家成一在小说中写到:“无论官场,无论商界,这个‘藏’字,都是一个大关节处。官场一般要藏的,是拙,是愚,是奸,是贪,因为官场平庸之辈、奸佞之流太多。他们这班人,内里稀松,才爱面儿上张扬、显露。倒是官场中那些贤良英杰,常常得收敛不彰,藏才,藏智,藏贤,藏锋。 ……我西帮能把生意做到如此局面,生意遍天下,商号遍天下,理天下之财,取天下之利,就是参透了这个‘藏’字。藏智,藏巧,藏富,藏势,藏我们的大手段、大器局。”
三、《白银谷》集合最多的晋商典故。
如果有人对晋商的典故有所熟悉的话,在小说中,你可以从很多方面看到这样的典故,这些典故出现的目的,就是恰当地阐释晋商之所以为晋商的文化和特质。
因此,从这个角度说,《白银谷》是晋商文化的活字典。
四、《白银谷》是一本真正的商小说。
小说《白银谷》写的是晋商,但小说不是为写晋商而写的,是为写商而写的,晋商的身上,集中地体现了那一时代的商人的一些特质。
小说中的故事,是真正的商业过往,小说以艺术创作的手法还原了晋商的真实场景,而不是对商业的“捏造”和“虚构”,从这个角度来说,《白银谷》是一本真正的商小说。